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令也。」居二年,無疾遽卒。士民咸罷市弔哭,家貧不 能返柩,眾賻之,乃得歸。建清真祠祀焉。

按《松江府志》。四川遂寧人,簡肅公珂子。嘉靖十一 年進士。十九年知松江府。蚤暮以更漏為節,漏止則 出,漏鳴則退。同知李蓁、通判張叔宣、推官黃洪毗稱 「一時良吏」,皆嚴事。每晨必與蓁等同升公座,畫 卯畢,俾各還署視事,即封東西兩馬道。及未申間,復 聚郡堂,問所施行,共議可否。有兩造聽訟,邀僚佐或 縣官共鞫之。端坐不發言,靜觀曲直,刁猾無敢以 游詞,進,士大夫亦無從干請也。為政僅五月,聞母病, 乞致仕歸。臨行,惟來時敝篋,不置鎖鍵,令吏民簡視 始發,留一琴而去。後累官至光祿寺卿。

李允簡

按《明外史張岳傳》:「允簡,融縣人。由舉人歷思州知府。 以郡境多寇,遣妻孥歸,獨與孫炳文居。酉陽宣慰冉 元者嗾許保,黑苗突思州,劫知府,允簡與孫皆被執, 許保挾以求厚贖,允簡則傳語邦憲,令亟進兵。在賊 中自投高崖下,賊拽出棄之。途次人舁還,至清浪衛 而卒。詔贈貴州副使,賜祭葬,官一子。」

吳嶽

按《廬江縣志》:「嶽字汝喬,汶上人。嘉靖壬辰進士,由戶 部郎中知廬州。剛方醇謹。廬俗漸澆薄,嶽以身先約 束,諭民毋不孝不弟,毋怙勢,毋鬥狠,毋惡聲聞里中, 毋崇尚浮屠,婦女不蔽面,毋在途,不如約者寘之法。 設旌善癉惡亭,列民之賢不肖者各註之,民俗丕變 焉。每里置倉置社,講約歌詩,朔朢進諸弟子員,解講」 經義,日午,偕僚佐以菜果食粥歸。每燕會,不多設豐 品。歲賓興,惟取里生歌《鹿鳴章》以餞。捐官地以業貧 民,俾無失所。值大疫,捐俸市藥,設醫局療之。稅局歲 課千金,例輸府,乃白當道貯之公帑。西山產薪供郡 衙爨,革其禁,民得利芻蕘焉。歲入覲,不索民一錢;單 車至都下,即權貴一無所贈。將按州邑,適丁內艱,去 之日,行李蕭然。歷官南吏部尚書,卒于家。

張瀚

按《廬江縣志》:「瀚字子文,進士。嘉靖間,以部郎出守廬 州,政尚嚴明,人不敢干以私。郡水西關,當霖雨泛濫, 往來病涉,瀚捐俸甃橋,民賴以濟。值旱澇相仍,禱雨 禱晴,輒應如響。罷無名之征,禁門灘之稅,蠲地租之 供,撫流移而活民命者不可勝計。甫三年,丁艱去,百 姓臥轍泣留,建祠肖像於郡之井吳巷,以志去思。歷」 官吏部尚書。

呂鳴珂

按《廬江縣志》:「鳴珂,麗水人,進士。以刑部郎中知廬州。 才猷練達,為政不尚聲色,案無停牘,民苦里役,乃規 畫經費,盡除科擾,驛傳冗黷,遂裁省為式,至今稱便。 興學重儒,改甃泮池,與州邑長吏面議可否,不為苟 合。尋以憂去,郡民思念之。歷官參政。」

張大忠

按《廬江縣志》:「大忠,字國禎,秀水人。進士,以刑部郎知 廬州。博學高才,英明敏決,積穀盈倉,救荒有備,藥局 四設,疫民全活者甚眾。廉訪屬吏賢不肖,悉得其實, 稍有越度者斥之,一時吏治肅然。擢陝西副使,民立 去思碑生祠,肖像祀之。」

王俸

按《廬江縣志》:「俸字廉父,秀水人。嘉靖壬戌進士,知廬 州,搜奸剔蠹,與民休息,日進青衿子而程課之。歲大 旱,手槁禾涕泗,齋宿禱神,步至壇壝,有聯云:『一炷清 香,向晴空請命;兩行血淚,為赤子求生』。正酷烈間,雷 雨忽作,俸即淋漓雨中叩謝。擢武定憲使,有去思碑 記。」

陳實

按《武進縣志》,實,字秀卿,瓊州人,進士。逆瑾時,以遭喪 在告,久落職。瑾敗,起為南御史,劾罷采珠內臣趙蘭。 嘉靖癸未,遷守常州,事無大小,必劑量情法,賦役以 時。甲申歲大祲,白監司賑以公帑,又悉出羨餘錢佐 之。嘗病士習卑下,建道南書院,祀楊龜山、鄒道鄉諸 賢,而延郡紳毛憲、周衝講習其中,以教後進之志學 者,其言曰:「學貴先辨義利。」然其要莫切於養心,養定 則義利處灑然矣。沒於常橐無餘資,士民哀之,如喪 所親,留葬衣冠東郭外。徐莊裕公問為之記。

張大綸

按《武進縣志》:「大綸,浙之東陽人。夙志古學,嘗游楓山 章先生門。舉進士,先守建寧。嘉靖六年,以治行調守 常州,革白糧餘費萬緡。武進、宜興二邑坐加賦困久, 適事聞,糧道屬大綸裁畫。大綸以雜稅抵充額數,損 三之一,宿患頓除,民戴其惠。」

李幼滋

按《武進縣志》:幼滋,應城人。嘉靖丁未進士,授給事中。 以言事謫,累遷至常州太守。時自瓊州陳某為守後, 垂六十年,無復以化導為意者,士風日敝,幼滋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