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周書》本傳,「之儀,字子升,琅邪臨沂人也。晉侍中含

九世孫。祖見遠,齊御史,治書正色立朝,有當官之稱。 及梁武帝執政,遂以疾辭。尋而齊和帝暴崩,見遠慟 哭而絕。梁武帝深恨之,謂朝臣曰:『我自應天從人,何 預天下人事,而顏見遠乃至於此』!」當時嘉其忠烈,咸 稱歎之。父協以見遠蹈義忤時,遂不仕進。梁元帝為 湘東王,引協為其府記室參軍,協不得已,乃應命。梁 元帝後著《懷舊志》及詩,並稱贊其美之。儀幼穎悟,三 歲能讀《孝經》。及長,博涉群書,好為詞賦。嘗獻《神州頌》, 辭致雅贍。梁元帝手敕報曰:「枚乘二葉,俱得遊梁,應 貞兩世,並稱文學。我求才子,鯁慰良深。」江陵平之,儀 隨例遷長安。世宗以為麟趾學士,稍遷司書上士。高 祖初建儲宮,盛選師傅,以之儀為侍讀。太子後征吐 谷渾,在軍有過行,鄭譯等並以不能匡弼坐譴,唯之 儀以累諫獲賞,即拜小宮尹,封平陽縣男,邑二百戶。 宣帝即位,遷上儀同大將軍、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 增邑一千戶。帝後刑政乖僻,昏縱日甚,之儀犯顏驟 諫,雖不見納,終亦不止,深為帝所忌。然以恩舊,每優 容之。及帝殺王之儀固諫,帝怒,欲并致之於法。後 以其諒直無私,乃舍之。宣帝崩,劉昉、鄭譯等矯遺詔 以隋文帝為丞相,輔少主。之儀知非帝旨,拒而弗從。 昉等草詔署記,逼之儀連署。之儀厲聲謂昉等曰:「主 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賢戚之 內,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恩,當 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死而 已,不能誣罔先帝。」於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 而行之。隋文帝後索符璽,之儀又正色曰:「此天子之 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 出,將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為西疆郡守。隋 文帝踐極,詔徵還京師,進爵新野郡公。開皇五年,拜 集州刺史。在州清靜,夷夏悅之。明年,代還,遂優遊不 仕。十年正月,之儀隨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識之,命引 至御坐,謂之曰:「見危授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古人所 難,何以加卿!」乃賜錢十萬、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 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柳儉

按《隋書循吏傳》:「儉字道約,河東解人也。祖元璋,魏司 州大中正、相、華二州刺史。父裕,周聞喜令。儉有局量, 立行清苦,為州里所敬,雖至親昵,無敢狎侮。周代,歷 宣納上士、畿伯大夫。及高祖受禪,擢拜水部侍郎,封 率道縣伯。未幾,出為廣漢太守,甚有能名,俄而郡廢。 時高祖初有天下,勵精思政,妙簡良能,出為牧宰,以」 儉仁明著稱,擢拜蓬州刺史。獄訟者庭遣,不為文書, 約束佐史,從容而已,獄無繫囚。蜀王秀時鎮益州,列 上其事,遷卭州刺史。在職十餘年,萌夷悅服。蜀王秀 之得罪也,儉坐與交通,免職。及還鄉里,乘敝車羸馬, 妻子衣食不贍,見者咸歎服焉。煬帝嗣位,徵之。於時, 以功臣任職牧州領郡者,並帶戎資,唯儉自良吏。帝 嘉其績用,特授朝散大夫,拜弘化太守,賜物一百段 而遣之。儉清節逾勵,大業五年入朝,郡國畢集。帝謂 納言蘇威、吏部尚書牛弘曰:「其中清名天下第一者 為誰?」威等以儉對。帝又問其次,威以涿郡丞郭絢、潁 川郡丞敬肅等二人對。帝賜儉帛二百匹,絢、肅各一 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異焉,論者美之。 及大業末,盜賊蜂起,數被攻逼。儉撫結人夷,卒無離 叛,竟以保全。及義兵至長安,尊立恭帝,儉與留守李 粲《縞素》於州,南向慟哭。既而歸京師,相國賜儉物三 百段,就拜上大將軍。歲餘,卒於家,時年八十九。

楊子崇

按《隋書》本傳:「子崇,高祖族弟也。父盆生,贈荊州刺史。 子崇少好學,涉獵書記,有風儀,愛賢好士。開皇初,拜 儀同,以車騎將軍恆典宿衛,後為司門侍郎。煬帝嗣 位,累遷候衛將軍,坐事免。未幾,復令檢校將軍事,從 帝幸汾陽宮。子崇知突厥必為寇患,屢請早還京師, 帝不納,尋有鴈門之圍。及賊退,帝怒之曰:『子崇怯懦, 妄有陳請,驚動我眾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出為離石 郡太守,治有能名。自是突厥屢寇邊塞,胡賊劉六兒 復擁眾劫掠郡境,子崇上表請兵鎮遏。帝復大怒,下 書令子崇巡行長城。子崇出百餘里,四面路絕,不得 進而歸。時百姓饑饉,相聚為盜,子崇前後捕斬數千 人。歲餘,朔方梁師都、馬邑劉武周等各稱兵作亂,郡 中諸胡復相嘯聚。子崇患之,言欲朝集,遂與心腹數 百人自孟門關將還京師。輜重半濟,遇河西諸縣,各 殺長吏叛歸師都,道路隔絕。子崇退歸離石。所將左 右,既聞太原有兵起,不復入城,遂各叛去。子崇悉收 叛者父兄斬之。後數日,義兵夜至城下,城中豪傑復 出應之。城陷,子崇為讎家所殺。

趙昱

按《龍城錄》:「昱字仲明,與兄冕俱隱青城山,從事道士 李玨。隋末煬帝知其賢,徵召不起,督讓益州太守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