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此發名。赤烏五年,從郎中補太子輔義都尉,遷南海

太守。還為丞相長史,轉司直,遷中書令。會建安、鄱陽、 新都三郡山民作亂,出牧為監軍使者討平之。賊帥 黃亂、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封秦亭侯,拜越騎 校尉。永安六年,蜀并於魏,武陵五谿夷與蜀接界,時 論懼其叛亂,乃以牧為平魏將軍,領武陵太守,往之 郡。魏遣漢髮縣長郭純試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 蜀,遷陵界,屯於赤沙,誘致諸夷,邑君或起應純。又進 攻酉陽縣,郡中震懼。牧問朝吏曰:「西蜀傾覆,邊境見 侵,何以禦之?」皆對曰:「今二縣山險,諸夷阻兵,不可以 軍驚擾。驚擾則諸夷盤結,宜以漸安。可遣恩信吏宣 教慰勞。」牧曰:「不然。外境內侵,誑誘人民,當及其根柢 未深而撲取之,此救火貴速之勢也。」敕外趣嚴掾史 沮議者,便行軍法。撫夷將軍高尚說牧曰:「昔潘太常 督兵五萬,然後以討五谿夷耳。又是時劉氏連和,諸 夷率化。今既無往日之援,而郭純已據遷陵,而明府 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見其利也。」牧曰:「非常之事,何得 循舊?」即率所領晨夜進道。緣山險行,垂二千里,從塞 上斬惡民懷異心者魁帥百餘人,及其支黨凡千餘 級,純等散。五谿平。遷公安督、陽武將軍,封都鄉侯,徙 濡須督。復以前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卒官,家無餘 財,士民思之。子褘嗣,代領兵。

王承

按《晉書王湛傳》:「湛子承,字安期,清虛寡欲,無所修尚, 言理辯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飾文辭,有識者服其約 而能通。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貴異之,比南陽樂廣 焉。永寧初,為驃騎參軍,值天下將亂,乃避難南下,遷 司空從事中郎,豫迎大駕,賜爵藍田縣侯,遷尚書郎, 不就。東海王越鎮許,以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敕其」 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 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若親承音旨。王參軍人 倫之表,汝其師之。」在府數年,見朝政漸替,辭以母老, 求出越,不許。久之,遷東海太守,政尚清靜,不為細察。 小吏有盜池中魚者,綱紀推之。承曰:「文王之囿,與眾 共之,池魚復何足惜邪!」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 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甯越,以立威 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歸家,其從容寬恕若此。尋 去官,東渡江。是時道路梗澀,人懷危懼,承每遇艱險, 處之夷然,雖家人近習,不見其憂喜之色。既至下邳, 登山北望,歎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及至建鄴,為元 帝鎮東府從事中郎,甚見優禮。承少有重譽,而推誠 接物,盡弘恕之理,故眾咸親愛焉。渡江,名臣王導、衛 玠、周顗、庾亮之徒,皆出其下,為中興第一。年四十六 卒,朝野痛惜之。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論者以為「祖不 及孫,孫不及父。」子述嗣。

王宏

按《晉書良吏傳》:「宏字正宗,高平人,魏侍中粲之從孫 也。魏時辟公府,累遷尚書郎,歷給事中。泰始初,為汲 郡太守,撫百姓如家,耕桑樹藝,屋宇阡陌,莫不躬自 教示,曲盡事宜,在郡有殊績。司隸校尉石鑒上其政 術,武帝下詔稱之曰:『朕惟人食之急,而懼天時水旱 之運,夙夜警戒,念在於農。雖詔書屢下,敕厲殷勤,猶 恐百姓廢惰,以捐生植之功,而刺史、二千石、百里長 吏未能盡勤,至使地有遺利而人有餘力。每思聞監 司糾舉能不,將行其賞罰,以明沮勸。今司隸校尉石 鑒上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導化有方,督勸開荒 五千餘頃,而熟田常課,頃畝不減。比年普饑,人不足 食,而宏郡界獨無匱乏,可謂能矣。其賜宏穀千斛,布 告天下,咸使聞知』。」俄遷衛尉、河南尹、大司農。無復能 名。更為苛碎。坐桎梏罪人,以泥墨塗面,置深坑中,餓 不與食;又擅縱五歲刑以下二十一人,為有司所劾。 帝以宏累有政績,聽以贖罪論。太康中,代劉毅為司 隸校尉。於是檢察士庶,使車服異制,庶人不得衣紫 絳及綺繡錦績。帝常遣左右微行觀察風俗。宏緣此 復遣吏科檢婦人袒服,至褰發於路。論者以為暮年 謬妄,由是獲譏於世。復坐免官。後起為尚書。太康五 年卒。追贈太常。

范晷

按《晉書良吏傳》:「晷字彥長,南陽順陽人也。少遊學清 河,遂徙家僑居。郡命為五官掾,歷河內郡丞。太守裴 楷雅知之,薦為侍御史,調補上谷太守,遭喪,不之官。 後為司徒左長史,轉馮翊太守。甚有政能,善於綏撫, 百姓愛悅之。徵拜少府,出為涼州刺史,轉雍州。於時 西土荒毀,氐羌蹈藉,田桑失收,百姓困弊。晷傾心化」 導,勸以農桑,所部甚賴之。元康中,加左將軍,卒於官。

楊邠

按《後賢志》,「邠字岐之,犍為武陽人也。少好學,志古,澡 厲名行。州辟主簿、別駕。刺史王濬舉秀才,安漢雒令, 國王中尉以選為尚書郎,遷汶山太守。值夷復讎失 誅俗和,徙授巴東,轉廣漢。永嘉初,進衡陽內史。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