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夫天子所與共治者,惟良二千石爾。嗟乎!風教陵遲, 廉恥凋喪,見得思義,幾何人哉!徇利之夫,厚顏斯甚。 荷析圭剖符之寵,膺百城千里之寄。而乃割剝萌庶, 讎斂貨財,見金而不見人,知得而不知喪,識多積之 可樂,闇厚亡之難悔,貫盈惡稔,顛沛隨之。故君子辭 富以求安,知足以遠辱者,豈徇名安節,至性之所存, 抑失身殄祀,古人之攸戒也。由漢以來,居長人之任, 彰貪墨之跡者,悉條著於篇云。

大學衍義補

《擇民之長》

《周禮》:大司徒「施教法於邦國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 治民。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 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 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

臣按:此成周六鄉之法也。合五家為比,比有長。合五比二十五家為閭,閭有胥。合四閭一百家為族,族有師。合五族為一黨,黨五百家,黨則有正。合五黨為一州,州二千五百家,州則有長,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合五州而為之也,鄉則有師、有老、有大夫焉。鄭元曰:「百里內為六鄉,其外為六遂,鄉猶今畿內之地,遂猶今」 外郡也。王畿之內,立為六鄉而統之「大司徒」 ,亦猶今畿內郡縣,直隸六部云。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 法。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 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

臣按:此成周六遂之法也。五家為鄰,鄰有長。二十五家為里,里有宰。一百家為酇,酇有長。五百家為鄙,鄙有師。二千五百家為縣,縣有正,又有師焉。萬二千五百家為遂,遂則有人、有長、又有大夫焉。周制,內有六鄉,外有六遂,鄉之所置比長、閭胥、族師、黨正,遂之所置鄰長、里宰、酇長、鄙師,是即漢之亭長、三老、嗇夫,唐之里正、坊正,宋之保長、耆長之任也。我朝稽古定制,於天下州縣,每百一十戶為一里,十戶為甲。每甲有長,在城謂之坊長,或謂之廂長,在外謂之里長,或謂之「社長。」 保長十年而一役之,役周而更造其籍,事力有消長,則逓升降之。又於每里推一年老有德者為老人,凡民間有戶婚、田土、𩰚毆、爭競一切小事,付之聽決。又製為木鐸,使貧而老者振之以警眾。其詞曰:「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鄰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其在赤縣也,月朔,京尹引赴御前聽宣諭。其制視古為詳,周而盡,親而比,事體歸一,氣類聯絡。而我聖祖又製為《教民榜文》,昭示天下,使之人人儆省,世世遵守。一編之中良法美意,蓋與《周官》所載鄰、比、里、閭、族、黨、宰長、胥、師所蒞之職,殆相符合。噫九重之高,而慮周閭閻之下,萬幾之繁,而思及田里之微,而又委曲詳悉如此,其為天下萬世計也,深且遠矣。唐柳宗元有言:「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 然則天子之與里胥,其貴賤雖懸絕,而其任長人之責則一也。夫人生不能無欲,有欲不能無爭。其爭也未嘗不起於細微,於其萌芽而遏絕之,於其旁近而禁止之,則易為力而不至於損傷。且耳聞不若目見之真,意度不若心孚之切,文移不如口諭之易,此古人識治體者所以必重親民之「任,而與民最親者里胥也。漢人於鄉亭之任,三老之設,俾其勸導鄉里,助成風俗,得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繇戍。嘗以歲十月賜以酒肉,或賜爵級及帛,任之既專,優之又厚,是以當世之士夫皆樂為之,如張敞、朱博、鮑宣、仇香之徒,方其微時,亦嘗為其鄉之亭長、嗇夫,不以為浼也。臣願明敕有」 司,慎重其選,申明祖宗榜示之意,必欲一一見之施行。屬民而讀法,必其如周之《族師》;索鬼而祭祀,必其如周之《黨正》,如閭胥之辨其施舍,如里宰之行其秩敘,如酇長之趨其耕耨;稽其女工,如閭師之任農耕事,任圃樹事,又如鄰長之相糾相受。相糾使之有所警而不為惡,相受使之有所勸而必為善。夫如是,將見禮教興行,恩澤下究,田里無愁嘆之聲,風移俗易,比屋可封矣。則雖四方嘉靖之休,萬國咸寧之化,其基本端在於此也。伏惟聖明加之意焉。

秦滅諸侯,以其地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

臣按:此郡置守之始,古者土分為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邦國、都鄙有六鄉、六遂,諸侯之國,大國三鄉、三遂,次國二鄉、二遂,小國一鄉、一遂。所謂鄉、遂視後世之州郡,所謂鄉、遂大夫視後世之牧守也。

漢武帝時,董仲舒曰:「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 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今吏 既亡教訓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與姦 為市,貧窮孤弱,冤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