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八卷目錄

 督學部彙考

  宋徽宗崇寧二則 宣和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元總一則 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三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二則

  明總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一則 英宗天順一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

  嘉靖一則 神宗萬曆二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三則 康熙五則

 督學部名臣列傳

  明

  王鈺       陳璲

  莊觀       彭琉

  黃閏玉      孫鼎

  張和       戴珊

  金賁亨      張庸

  陳文燭      謝少南

  孫成名      劉垓

  蕭雍       尹嘉賓

  魏浣初      徐人龍

 督學部藝文一

  督學袁公去思碑記    明張慎言

  與楊玉泉提學書      王維楨

 督學部藝文二

  柳博士自太常出提舉江西儒學來訪宿山中

               元吳萊

  慶黃晉卿任江浙儒學提舉  薛元曦

  寄應寧提學用留別韻   明李東陽

  送馬公順視學湖南     何景明

  送馮汝言學憲之浙江    李攀龍

  送張企翱之廣東提學     陸容

  贈王督學         侯一元

  送莫祠部督學貴州     梁有譽

 督學部紀事

 督學部雜錄

官常典第六百八卷

督學部彙考

徽宗崇寧二年設提舉學事司掌一路州縣學政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提舉學事司掌 一路州縣學政,歲巡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生員之 勤惰,而專舉刺之事。崇寧二年置,宣和三年罷, 崇寧四年十一月丙辰,置諸路提舉學事官。」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宣和四年二月乙酉罷諸路提舉學事官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高宗紹興十三年命監司提舉學事又詔州守縣令佐之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三年八月「丁亥,命諸路有 出身監司一員提舉學事。九月癸酉,詔諸州守貳提 舉學事,縣令佐主管學事。」

紹興十六年。五月壬申。命諸路漕臣兼提舉學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元置儒學提舉司,掌行省所署學校教養錢糧之事, 及呈進著述文字。

按《元史百官志》:「儒學提舉司,秩從五品,各處行省所 署之地,皆置一司,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教養錢 糧之事,及考校呈進著述文字。每司提舉一員,從五 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吏目一人,司吏二人。」

世祖中統二年立諸路提舉學校官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九月癸未,王鶚請於各 路選委博學老儒一人,提舉本路學校。特詔立諸路 提舉學校官,以王萬慶、敬鉉等三十人充之。」

至元十八年立蒙古提舉學校官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八年十月壬子。置蒙古提 舉學校官各二員。按《百官志》。「蒙古提舉學校官。秩 從五品。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七品。至元 十八年置。惟浙江湖廣江西三省有之。餘省不置。」 至元二十四年二月乙丑。設江南各道儒學提舉司。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六年九月己卯,置「高麗國儒學提舉司」,從 五品。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仁宗皇慶二年春正月己未置遼陽行省儒學提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元年六月戊子置雲南行省儒學提舉司

按:《元史仁宗本紀》云云。

延祐三年。五月庚午。置甘肅儒學提舉司。秩從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