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也。」韓王曰:「善。」 秦兵攻趙,魏大夫以為於魏便。子 順曰:「何謂?」曰:「勝趙,則吾因而服焉;不勝趙,則可乘弊 而擊之。」子順曰:「不然。秦自孝公以來,戰未嘗屈,今皆 良將,何弊之乘?」大夫曰:「縱其勝趙,於我何損?鄰之不 修,國之福也。」子順曰:「秦,貪暴之國也。勝趙必復他求, 吾恐於時受其師也。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 喣喣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竈突炎上,棟宇將焚, 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及己也。今子不悟,趙破患將 及己,可以人而同於燕雀乎?」 齊攻趙,圍廩丘。趙使 孔青帥五萬擊之,剋齊軍,獲尸三萬。趙王詔勿歸其 尸,將以困之。子順聘趙,問王曰:「不歸尸,其困何也?」曰: 「其父兄子弟悲苦無已,廢其產也。」子順曰:「非所以困 之也,死一也,歸尸與不悲苦胡異焉?以臣愚計,貧齊 之術,乃宜歸尸。」王曰:「何謂?」對曰:「使其家遠來迎尸,不 得事農,一費也;歸所葬,使其送死終事,二費也;二年 之中,喪卒三萬,三費也;欲無困貧,不能得已。」王曰:「善。」 既而齊大夫聞子順之謀,曰:「君子之謀,其利溥哉!」 子順相魏凡九月,陳大計,輒不用,乃喟然嘆曰:「不見 用,是吾言之不當也。言不當於主,而居人之官,食人 之祿,是尸利也。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事。 魏王遣使入其館,謝曰:「寡人昧於政事,不顯明是非, 以啟罪於先生,今知改矣。願先生為百姓故,幸起而 教之。」辭曰:「臣有犬馬之疾,不任國事。苟得從四民之 列,子弟供魏國之征,乃君惠也。敢辱君命,以速刑書。」 人謂子順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吾將行,如之 山東,則山東之國將并於秦,秦為不義,義所不入。」遂 寢於家。 秦急攻,魏,王恐。或謂子順曰:「如之何?」答曰: 「吾私有計,然豈能賢於執政,故無言焉。」魏王聞之,駕 如孔氏,親問焉,曰:「國亡矣,如之何?」對曰:「夫棄之不如 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棄之之易也。人能棄之弗能 用也;能死之不能棄也。今王亡地數百里,亡城數十, 而患不解,是王棄之,非用之也。秦之強天下無敵,魏 之弱甚矣,而王是以質秦。此王能死不能棄之也,是 重過也。若能用臣之計,則虧地不足傷國,卑體不足 苦身,患除怨報矣。今秦四境之內,執」政以下,固曰:「與 嫪氏乎?與呂氏乎?」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皆如是。今 王誠能割地賂秦,以為嫪毐,功卑身尊,秦以固嫪毐, 王是以國贊嫪毐也,則嫪毐勝矣。於是太后之德王 也深如骨肉,王之交最為天下之上矣。孰不棄呂氏 而從嫪毐?天下皆然,則王怨必報矣。 《執節篇》:「趙孝 成王問曰:『昔伊尹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行而 得乎此也』?」子順答曰:「伊尹執人臣之節,而弼其君以 禮,亦行此道而已矣。」王曰:「方以放君為名,而先生稱 禮,何也?」子順曰:「以禮括其君,使入於善也。」曰:「其說可 得聞乎?」答曰:「其在《商書》,太甲嗣立而干冢宰之政,伊 尹曰:『惟王舊行不義,習與性成,予不狎于不順』。」王始 即桐,邇「于先王,其訓罔以,後人迷,王往居憂,允思厥 祖之明德。」是言太甲在喪,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 政,於是伊尹使之居桐,近湯之墓,處憂哀之地,放之 不俾知政,三年服竟,然後反之,即所以奉禮執節,事 太甲者也。率其君以義,強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見 怨也。王曰:「善哉,我未之聞也。」 魏安釐王問子順曰: 「馬回之為人,雖少才文梗梗,亮直,有大丈夫之節。吾 欲以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於亮 直之節,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聞諸孫卿云,其為 人也,長目而豕視者,必體方而心圓。每以其法相人, 千百不失』。臣見回非不偉其體幹也,然甚疑其目。」王 卒用之,三月,果以諂得罪。 新垣固謂子順曰:「賢者 所在,必興化致治。今子相魏,未聞異政,而即自退,其 有志不得白,何去之速也?」答曰:「以無異政,所以自退 也。且死病無良醫。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義事之, 固不獲安,救亡不暇,何化之興?昔伊、摰在夏,呂望在 商,而二國不理,豈伊、呂之不欲哉?勢不可也。當如今 日。山東之國,弊而」不振,三晉割地以求安,二周折節 而入秦,燕、齊、宋、楚已屈服矣。以此觀之,不出二十年, 天下盡為秦乎? 季節見於子順,子順賜之酒,辭問 其故,對曰:「今日家之忌日也,故不敢飲。」子順曰:「飲也。 《禮》,雖服衰麻,見於君及先生,與之粱肉無辭,所以敬 尊長而不敢遂其私也。忌日方於有服,則輕矣。」 魏 安釐王問天下之高士,子順曰:「世無其人也,抑可以 為次?其魯仲連乎?」王曰:「魯仲連強作之者,非體自然 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文武欲作,堯 舜而至焉。昔我先君夫子欲作,文武而至焉。作之不 變,習與體成。習與體成,則自然矣。」 虞卿著書名曰 《春秋》。魏齊曰:「子無然也。《春秋》孔聖所以名經也。今子 之書,大抵談說而已,亦以為名何?」答曰:「經者,取其事 常也,可常則為經矣。且不為孔子,其無經乎?齊問子 順,子順曰:『無傷也。魯之史記曰《春秋經》,因以為名焉。 又晏子之書亦曰《春秋》』。」吾聞泰山之上,封禪者七十 二君,其見稱述,數不盈十,所謂貴賤不嫌同名也。 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雀於趙王,而綴之以五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