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子順曰:「此吾所以行周公之行也。」夫東閭子外質 頑拙,有似「疏直,然內懷容媚諂魅,非大丈夫之節也。 若其度骸稱膚,面目鬢眉,實美於人。聖人論士,不以 為貴者,無益於德故也。然東閭子中不應外,侮慢世 士,即所謂愚人而謂人為愚者也。持其虛狀,以不德 於人,此乃周公之所罪,何交之有?」 宮他見子順,曰: 「他困貧賤,將欲自託富貴之門,庶克免乎?」子順曰:「夫 富而可以託貧,貴而可以寄賤者,天下寡矣。非信義 君子,明識窮達則不可。今子所欲託者誰也?」宮他曰: 「將適趙公子。」子順曰:「非其人矣。雖好養士,自奉而已, 終弗能稱也。」宮他曰:「將適燕相國。」子順曰:「彼徒兄弟 甥舅,各濟其私,無求賢之志,不足歸也。」宮他曰:「將適 齊田氏。」子順曰:「齊,大國也。其士大夫皆有自多之心, 不能容子也」他曰:「然則何向而可?」子順曰:「吾勿識也。」 宮他曰:「唯先生知人,願告所擇,將往庇焉。」子順曰:「濟 子之欲,則宜若郈成子者也。昔郈成子自魯聘晉,過 乎衛,右宰穀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作,送以寶璧,反 過而不辭。其僕曰:『日者右宰之觴吾子,甚歡也,今過 而不辭,何也』?成子」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陳樂而 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此觀之,衛 其有亂乎?」背衛三十里,聞甯喜作難,右宰死之,還車 而臨,三舉而歸,反命於君,乃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 居之,分祿而食之。其子長而反其璧。夫子聞之曰:「智 可與徵謀,仁可與託孤,廉可以寄財者,其郈成子之 謂乎?今子求若人之比,庇焉可也。」宮他曰:「循先生之 言,舍先生將安之?請從執事。」子順辭不得已,乃言之 魏王而升諸朝。 子順相魏,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 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諸喪職秩者不悅,乃造謗言 《文咨》以告,且曰:「夫不害前政而有成,孰與變之而起 謗哉?」子順曰:「民不可與慮始久矣。古之善為政者,其 初不能無謗。子產相鄭,三年而後謗止。吾先君相魯, 三月而後謗止。今吾為政日新,雖不能及聖賢,庸知 謗止獨無時乎?」文咨曰:「子產之謗,嘗亦聞之,未識先 君之謗何也?」子順曰:「先君初相魯,魯人謗誦曰:『麛裘 而芾,投之無戾。芾之麛裘,投之無郵』。及三年,政成,化 既行,民又作誦曰:『袞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袞衣,惠 我無私』。」文咨喜曰:「乃知先生亦不異乎聖賢矣!」 魏 王謂子順曰:「吾欲致天下之士,奈何?」子順對曰:「『昔周 穆公問祭公謀父曰:『吾欲得天下賢才』。對曰:『去其帝 王之色,則幾乎得賢才矣』。今臣亦請君去其尊貴之 色而已』。王曰:『吾欲得無欲之士為臣,何如』?」子順曰:「人 之可使以有欲也。故欲多者,其所得用亦多;欲少者, 其所得用亦少。夫夷齊無欲,雖文武不能制,君安得 而臣之!」 《論勢》篇:「魏王問相國曰:『今秦負強,以無道 陵天下,天下莫不患。寡人欲割國之半,以親諸侯,求 從事於秦,可乎』?子順對曰:『以臣觀之,殆無益也。今天 下諸侯畏秦之日久矣,數被其毒,無欲復之之志,心 無所計,委國於游說之士。游說之士挾強秦以為資, 賣其國以收利,叉手服從,曾不能制。如君之謀,未獲 其利而祗為名,適足以速秦之首誅,則無以得之,不 如守常以須其變也』。」王曰:「秦其遂有天下乎?」對曰:「必 然焉。雖然,取不以道,得不以道,自古以來未有能終 之者。」五國西誅,秦子順會之,秦未入境而還,諸侯留 兵於成皋。子順謂《市丘子》曰:「此師楚為之主,今兵罷 而不散,殆有異意,君其備之。」市丘子曰:「先生幸而教 之,願以國寄先生。」子順許諾,遂見楚王曰:「王約五國 而西伐秦,事既不集,又久師於市丘,謗君者或以君 欲攻市丘以償兵費,天下之士,且以是輕君而重秦, 又且不義君之為矣。王可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子 順曰:「王出令,使五國勿攻市丘,五國重王則聽王之 令矣;不重王,則且反王之令而攻《市丘》。以此卜五國 交,王之輕重必明矣。」楚王敬諾,而五國散。 趙間魏, 將以求親於秦。子順謂趙王曰:「此君之下吏計過也。 比目之魚所以不見得於人者,以偶視而俱走也。今 秦有兼吞天下之志,日夜伺間,不忘於側息也。趙魏 與之鄰接,而強弱不敵。秦所以不敢圖并趙、魏者,徒 以二國併目周旋者也。今無故自離,以資強秦,天下 拙謀無過此者。故臣曰『君之下吏計過也。夫連雞不 能上捷,亦猶二國構難,不能自免於秦也。願王熟慮 之』。」趙王曰:「敬受教。」 韓與魏有隙,子順謂韓王曰:「昭 釐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賢相也。韓與魏 敵,侔之國,而釐侯執圭見梁君者,非好卑而惡尊,慮 過而計失也。與嚴敵為鄰,而動有滅亡之變,獨勁不 能支二難,故降心以相從,屈己以求存也。申不害慮 事而言,忠臣也。昭釐侯聽而行之,明君也。今韓弱於 始之韓,魏弱於始之魏,秦強於始之秦,而背先人之 舊好,以區區之眾居二敵之間,非良策也。齊、楚遠而 難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遠,是以虛名自累,而 不免近敵之困者也。為王計者,莫如除小忿,全大好 也。吳越之人同舟濟江,中流遇風波,其相救如左右 手者,所患同也。今不恤所同之患,是不如吳越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