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符元年以孔若蒙弟若虛襲奉聖公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通直郎孔宗壽等 舉若蒙弟若虛襲封,仍請自今眾議擇承襲之人,不 必子繼,庶幾留意祖廟,惇睦族人。」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孫若蒙坐事廢,以弟若虛承襲。 元符元年,襲奉聖公。若虛卒,朝廷復以若蒙子端友 繼之。」

徽宗崇寧元年二月追封孔鯉孔伋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二月「庚戌,追封孔鯉為 泗水侯,孔伋為沂水侯。」

崇寧二年,詔「文宣王家選一人判司簿尉事。」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二年詔文宣王 家選親族一名,判司簿尉事,即以家長承繼。此家長 之名所從來也。至於舉事,則佐家長督理林廟,繩愆 子孫者。

大觀 年復以奉聖公為衍聖公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闕里志》。「大觀間復以奉 聖公為衍聖公。每遇大禮。許赴闕陪位。」

宣和三年詔以四十八代孫孔端友襲衍聖公仍以親屬補迪功郎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宣和三年,詔宣議 郎孔端友襲封衍聖公,為通直郎,直祕閣,仍許就任 關升,以示崇獎。端友言,「詔敕文宣王後與親屬一人 判司簿尉,今孔若采當承繼推恩。」詔補迪功郎。 按《兗州府志》:端友,若蒙子也。若蒙二子,曰端友、端操。 端操四子:瑄、璠、瑱、玠。端友既復父封,建炎之難,與其 族叔傳攜弟子玠扈從南遷,家於衢州,而端操留居 曲阜,攝主祀事。其後端友無子,以玠為嗣。端操既卒, 以璠繼爵,故玠受宋封於南,璠受金封於北,兩公皆 端操子也。而孔氏宋、金之間又分為南北二宗矣。

高宗紹興二年以四十九代孫孔玠襲封衍聖公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紹興二年,以四十 九代孫孔玠襲封衍聖公。其後以搢,以文遠,以萬春、 以洙,終宋世,皆襲封,主祀事。」

按《闕里志》:「端友弟端操,金權襲封衍聖公。於魯生子 四:瑄、璠、琪、玠。」

按《兗州府志》:「二年,以四十九世孫玠襲封衍聖公,奉 先聖祠事,是為南宗。玠傳五世,至元罷封,其後亦絕。 而孔傳之後繼之傳者,端友族叔所與俱南者也。世 居衢州府。至明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一員,以奉祠 事。」

紹興八年六月壬戌,賜衍聖公孔玠衢州田五頃,奉 先聖祠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八年。詔衢州 於係官田內撥賜五頃。賜主奉先聖祠事。襲封衍聖 公孔玠以孔氏渡江。子孫隔絕林廟。故賜田以奉先 聖烝嘗也。

寧宗嘉定十七年以孔元用為通直郎行可為迪功郎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七年春正月戊戌朔。詔補 先聖裔孔元用為「通直郎」按《理宗本紀》。十七年閏 月嗣皇帝位。九月詔以先聖四十九代孫行可為迪 功郎。

理宗寶慶元年以孔元用權襲封衍聖公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寶慶元年,恢 復山東,乃以孔元用權襲封衍聖公、仙源令。元用字 俊卿,宗愿第三子若愚之後也。若愚生端立,端立生 琥,琥生拂,拂生二子,長曰元孝,次曰元用。元孝既從 金人遷汴,元用攝主祀事,故受宋封。其後元木華黎 兵至,亦拜為衍聖公,世襲曲阜令,復以為濟南通判, 從征益都,沒於軍。其子之《全權公》攝祀,為曲阜令。 寶慶二年六月壬寅,詔以孔子五十二代孫萬春襲 封衍聖公。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紹定三年冬十二月庚申詔錄用孔子四十九代孫燦補官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寶祐四年詔衍聖公孔洙通判吉州賜孔元龍為迪功郎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四年春二月丙子,詔襲封衍 聖公孫孔洙添差通判吉州,不釐務。夏五月,先聖五 十代孫孔元龍賜迪功郎,授初品官。」

度宗咸淳三年詔封孔伋沂國公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熙宗天眷三年加孔璠承奉郎襲封衍聖公

按《金史熙宗本紀》,天眷三年冬十一月癸丑,以孔子 四十九代孫璠襲封衍聖公。按《孔璠傳》,「璠字文老, 至聖文宣王四十九代孫,故宋朝奉郎,襲封端友弟 端操之子。齊阜昌三年補迪功郎,襲封衍聖公,主管 祠事。天會十五年,齊國廢,熙宗即位,興制度禮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