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恪部紀事

《孔叢子》:「陳王問太師曰:『寡人不得為賢所推,而得南 面稱孤,其幸多矣。今既賴二三君子,且又欲規長久 之圖,何施而可』?答曰:『信王之言,萬世之福也,敢稱古 以對。昔周代殷,乃興滅繼絕,以為政首。今誠法之,則 六國定不攜,抑久長之本』。」王曰:「『周存二代,別有三恪, 其事云何』?答曰:『封夏殷之後以為二代,紹虞帝裔備』」 為三恪。恪,敬也,禮之如賓客也。非謂特有二代,別有 三恪也。凡所以立二代者,備王道,通三統也。王曰:「三 統者何?」答曰:「各自用其正朔。」二代與周,是謂三統。王 曰:「六國之後君,吾不能封也。遠世之王,於我何有?吾 自舉不及於周,又安能純法之乎?」

《漢書王莽傳》:「建國元年春正月朔,莽帥公侯卿士,奉 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大赦天 下。莽乃策命孺子曰:『咨爾嬰,昔皇天,右乃太祖,歷世 十二,享國二百一十載,歷數在於予躬。《詩》不云乎?『侯 服于周,天命靡常』。封爾為定安公,永為新室賓。於戲, 敬天之休,往踐乃位,毋廢予命』!」又曰:「其以平原、安德、 漯陰、鬲重丘,凡戶萬,地方百里,為定安公國。立漢祖 宗之廟於其國,與周後並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 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歷代之祀焉。」又曰:「帝王之 道,相因而通,盛德之祚,百世享祀。予惟黃帝、帝少昊、 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帝夏禹、皋陶、伊尹咸有聖德, 假于皇天,功烈巍巍,光施于遠。予甚嘉之。營求其後, 將祚厥祀。惟王氏,虞帝之後也,出自帝嚳;劉氏,堯之 後也,出自顓頊。」於是封姚恂為初睦侯,奉黃帝後;梁 護為脩遠伯,奉少昊後;皇孫功隆公千奉帝嚳後;劉 歆為祁烈伯,奉顓頊後;國師劉歆子疊為伊休侯,奉 堯後媯昌為始睦侯,奉虞帝後山遵為褒謀子,奉皋 陶後伊元為褒衡子,奉伊尹後;漢後定安公劉嬰位 為賓。周後衛公姬黨,更封為章平公,亦為賓。殷後宋 公孔弘運轉次移,更封為章昭侯,位為恪。夏後遼西 姒豐,封為章功侯,亦為恪。四代古宗宗祀於明堂,以 配皇始祖考。虞帝周公後褒魯子姬,就宣尼公後褒 成子孔鈞已前定焉。莽又以漢高廟為文祖廟,曰「予 之皇始祖考虞帝,受嬗於唐。漢氏初祖唐帝,世有傳 國之象,予復親受《金策》於漢高皇帝之靈。惟思褒厚 前代,何有忘時!漢氏宗祖有七,以禮立廟於定安國, 其園寢廟在京師者勿罷,祠薦如故。予以秋九月親 入漢氏高、元、成、平之廟。諸劉更屬籍京兆大尹,勿解 其復,各終厥身。州牧數存問,勿令有侵冤。」

《晉書荀奕傳》:奕補散騎常侍、侍中。時將繕宮城,尚書 符下陳留王,使出城夫,奕駁曰:「昔虞賓在位,書稱其 美,詩詠有客,載在《雅》《頌》。今陳留王位在三公之上,坐 在太子之右,故答表曰書,賜物曰與。此古今之所崇, 體國之高義也。謂宜除夫役。」時尚書張闓、僕射孔愉 難奕,以為「昔宋不城周,《春秋》所譏,特蠲非體,宜應減」 夫!奕重駁,以為:「《春秋》之末,文武之道將墜于地,新有 子朝之亂,於時諸侯逋替,莫肯率職。宋之於周,實有 列國之權,且同己勤王,而主之者晉,客而辭役,責之 可也。今之陳留,無列國之勢,此之作否,何益有無!臣 以為宜除于國,職為全。」詔從之。

《北齊書魏收傳》:「收轉中書監,詔議二王三恪,收執王 肅、杜預義以元司馬氏為二王通曹,備三恪。詔諸禮 學之官,皆執鄭元五代之議。孝昭后姓,元議恪不欲 廣及,故議從收。」

三恪部雜錄

《聞見後錄》堯舜禪讓之事,尚有幽囚野死之駭言,賴 孔子得無完書耳。況其假堯舜以為禪讓者,欲其臣 主俱全,難矣。獨漢獻帝自初平元年庚午即位,至延 康元年庚子,遜位於魏王曹丕,實在位三十年。丕奉 帝為山陽公,邑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 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 黃初七年丙午,曹丕死,曹叡立。青龍二年甲寅,山陽 公薨,距遜位後十四年矣。叡變服,率群臣哭盡哀,遣 使弔祭,監護喪事。諡孝獻皇帝,冊曰「曹叡」,云用漢天 子禮儀,葬禪陵。後五年,曹叡死,齊王芳立四年廢。高 貴鄉公髦立五年死,陳留王奐立。景元元年庚辰,山 陽公夫人節薨,王臨於華林園,使使持節追諡獻穆 皇后。及葬,車服制度,皆如漢氏故事。後四年,陳留王 禪位於晉,是魏之尊奉漢帝后與其國相始終也。視 晉以降曰「禪讓」者,豈不為盛德事乎?史臣不知此義, 尚貶曹丕無曠大之度,予故表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