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莫能名;黃帝列序星辰,正名百物,自以功齊萬代,師 範百王,故特封其後。偶契三二之數,實非歷代通法, 故《記》云:「尊賢不過二代」,示敬必由舊,因取通已為三 正也。其二代之前第三代者,雖遠難師法,豈得不錄? 其後?故亦存之,示敬其道而已,因謂之三恪。故《左傳》 云:「封胡公以備三恪。」足知無五代也。況歷代至今,皆 以三代為「三恪」焉。

不臣二王後者,尊敬先王,通三正之義,故《書》有「虞賓在位」,《詩》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明天下非一家所有,敬讓之至,故封建之,使得服其正色,用其禮樂,以事先祖。故孔子云:「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不臣妻父母者,妻之言齊,與己齊體,共承先祖,故尊其父母。《春秋左氏傳》云:「紀季姜歸于京師。」稱宗者,子尊不加父母,妻與己齊體,故夫不得臣之。四夷之君不臣者,《尚書大傳》曰:「越裳氏獻白雉,周公辭不受,曰:『正朔不施,則君子不臣也』。」

三恪部藝文一

《守視晉宋齊諸陵詔》
梁·武帝

命世興王,嗣賢傳業,聲稱不朽,人代徂遷,二賓以位, 三恪義在。時事浸遠,宿草榛蕪,望古興懷,言念愴然。 晉宋齊三代諸陵有職司者,勤加守護,勿令細民妄 相侵毀。作兵有少,補使充足,前無守視,並可量給。

《微子廟碑記》
唐·賈至

「昔高宗既歿,殷始錯命,政有《斁倫》敗紀,事有梗神虐 天,迄於獨夫,稔惡不悛,武庚不靖,茅土再血,元鳥之 祀,宜其忽諸。」噫湯德未衰,故微子復興於宋矣。微子 諱啟,實帝乙元子。帝乙懵立賢之故,而神器不集於 君。君肅恭神人,恪慎克孝,才兼八元之偉,德首《三仁》 之列。始在擇嗣,箕子贊焉。尹茲東夏,周公嘉焉。歿而 不朽,仲尼稱焉。睹其進思盡忠,則忤主以竭諫;退將 保祀,則全身以逃難。去就生死之塗,沈吟出處之域, 有以見聖達之情也。若乃受為不道,暴殄天物,剖諫 輔之心,解忠良之骨,億兆墜於塗炭,宗祧困於臲卼。 而君崎嶇險阻,避跡藏時,免身龍戰之郊,解縛鷹揚 之帥,率能收復舊物,統承先祀,七百「餘年,歆我神祗」, 非明德至仁,其孰能與於此?於戲!國之興亡,不獨天 命。向使帝乙捨受而立啟,前箕子而後少師,則文王 未可專征於諸侯,武王未可誓師於牧野。雖周公之 聖,不過子產之相矣;太公之賢,不過穰苴之法矣。太 王立季歷而昌,帝乙捨微子而亡,其成敗所繫,不甚 昭彰乎?皇帝三十有一載,予作吏於宋,思其先聖遺 事,求於故老輿人,則得君之祠廟存焉。盛衰紛綸,年 祀超忽,喬木老矣,靈儀儼然,檀欒墍茨者月繼,蘋蘩 牲帛者日接。何百代之後而仁風獨揚乎?留連廟庭, 乃作頌曰:「天革元命,皇符在木。元天降災,上慘下黷。 人怨神怒,川崩鬼哭。赫赫周邦,如臨深谷。逖矣微子, 逢時顛沛。居亡念存,處否求泰。諫以明節,仁而遠害。 《作誥》父師,全身而退。龍戰於野,鳥焚其巢。桓桓周王, 奄有商郊。面縛就執,牽羊投庖。祀商脩器,啟宋分茅。 嗟爾宋人,來蘇是仰。穆如雨潤,靄若春養。以戴以翼, 是宗是長。茫茫舊封,千載餘響。我來祠廟,永挹遺芳。 荒階蔓草,古木垂雲。惆悵懷賢,徘徊日曛。」鑴,石紀德 用流斯文。

三恪部藝文二

《周頌振鷺一章》
詩經

朱注此二王之後來《助祭之詩》。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賦也在彼無 惡,在此無斁。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有客一章》

朱注此《微子來見祖廟》之詩。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賦也有客宿 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薄言追之,左右 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