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壽邸,見二人坐於門,問其姓 氏,則曰:張旻、楊崇勳,皆王左右之使令。然臣觀二人 他日皆至將相,即其主可知。」太宗大喜。是時真宗為 壽王,異日張旻、侍中、楊崇勳使相,皆如摶之相也。 《貴耳集》:太宗諭陳摶往見諸王,至壽王邸即回,云:「壽 王門下皆將相。張耆、夏守贇、楊崇勳皆登樞府。」 《後山談叢》:仁宗初即位,燕恭肅王以親尊自居。上時 遣使傳詔,王坐不拜,使還以聞,上曰:「燕王朕叔父,毋 妄言。」久而王聞之,稍自屈,奉藩臣禮。燕恭肅王輕施 厚費,不計有無,常預求俸祿,至數歲,仁宗常詔有司 復給,如是數矣。御史沈邈以為不可以國之常入,而 奉無厭之求,願使諭意。上曰:「御史誤矣。太宗之子八 人,今惟王。爾先帝之弟,朕之叔父也,每恨不能盡天 下以為養,數歲之祿,不足計也。」

《歸田錄》:燕王元儼,太宗幼子也。太宗子八人,真宗朝 六人已亡歿,至仁宗即位,獨燕王在,以皇叔之親,特 見尊禮,契丹亦畏其名。其疾亟時,仁宗幸其宮,親為 調藥。平生未嘗語朝政,遺言一二事,皆切於理。余時 知制誥,所作《贈官制》所載,皆其實事也。

華元郡王允良,燕王子也。性好晝睡,每自旦酣寢,至 暮始興,盥濯櫛漱,衣冠而出,燃燈燭,治家事,飲食宴 樂,達旦而罷,則復寢以終日,無日不如此。由是一宮 之人皆晝睡夕興。允良不甚喜聲色,亦不為他驕恣, 惟以夜為晝,亦生性之異,前世所未有也。故觀察使 劉從廣,燕王壻也,嘗語余:「燕王好坐木馬子,坐則不 下,或飢則便就其上飲食,往往乘興奏樂於前,酣飲 終日,亦其性之異也。」

《東軒筆錄》:「神宗即位,岐王、嘉王猶在禁中,祕書丞章 辟光獻言乞遷於外,而朝論以為疏遠小臣,妄論離 間,於義當議。有旨送中書。王荊公以為其言非過,依 違不行。會中丞呂誨極言其不可,而兼及荊公,遂奪 辟光官,降衛州監稅。」

《後山談叢》:英宗即位,韓忠獻公使諭宗室諸王曰:「皇 帝已即位,大王宜思保富貴,毋行所悔。」諸王惶恐,詣 次求見,公謝卻之。某王還次及階,足廢不舉,扶而後 升。

《歸田錄》:皇子顥封東陽郡王,除婺州節度使、檢校太 傅。翰林賈學士黯上言:「太傅,天子師也。子為父師,於 體不順。」中書檢勘,自唐以來,親王無兼師傅官者,蓋 自國朝命官,祇以差遣為職事,自三師、三公以降,皆 是虛名,故失於因循爾。議者皆以賈言為當。

《老學菴筆記》:「唐以來,皇子不兼師傅官,以子不可為 父師也。其後失於檢點,乃有兼者。治平中,賈黯草《東 陽郡王顥檢校太傅制》,建明其失。自後皇子及宗室 卑行合兼三師者,悉改為三公。政和中,有太尉、司徒、 司空之官,而置少師、少傅、少保。皇子乃復兼師傅,自 嘉王楷始。」

《聞見前錄》:神宗友愛二弟,不聽出于外。至元祐初,宣 仁太后始命築宅于天波門外。既就館,哲宗奉宣仁 后臨幸,有旨二王各進官一等。舍人蘇軾行制,辭曰: 「先皇帝篤兄弟之好,以恩勝義,不許二叔出居于外, 蓋武王待周召之意。」太皇太后嚴朝廷之禮,以義制 恩,始從其請。出就外宅,得孔子遠其子之義。二聖不 同,同歸于道,可以為萬世法。臣奉侍兩宮,按行新第, 顧瞻懷思,潸然出涕。昔漢明帝問東平王:「在家何等 為樂?」王言:「為善最樂。」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 諸子年十五以上悉帶之,著之簡冊,天下不以為私。 今王諸子性于忠愛,漸于禮義,自勝衣以上,頎然皆 有成人之風,朕甚嘉之。其各進一官,「以助其為善之 樂。尚勉之哉!毋忝父祖,以為邦家之光。」次日,丞相呂 大防、范純仁二夫人入見,宣仁后曰:「昨同皇帝幸二 王府,二王侍立,尚食甚恭,皇帝待之亦盡禮。吾老矣, 深以此為喜。」又曰:「仁宗事燕王,盡子姪禮,王頗自重, 但以行第呼仁宗。雖禁中服用,王輒取之,仁宗不敢 吝。吾二兒豈敢如此。」嗚呼!后之言,其旨深矣。不幸后 上仙,小人謗毀,無所不至,天下冤之。其詳伯溫著之 《辨誣》云。

《聞見近錄》:太宗即位,以太祖諸子並稱皇子,嘗曰:「猶 我子,何有分別。」其後皇族遂不以疏密尊卑皆加皇 字,故有皇兄之類,非典故也。予為宗正丞,嘗建言乞 如《春秋》之制,名冠其父祖所封國王子曰王子公孫, 惟皇子得稱焉。時呂申公喻太常少卿梁燾,沮格不 行。宗正寺《玉牒》《仙源類譜》:皇屬籍自慶曆八年張文 定以翰林學士為宗正寺修玉牒官,修進之後至元 祐元年,凡四十五年。玉牒官皆一時名人,宋次道輩 是也,未嘗成書。神宗朝官制行,分隸宗正寺,至予為 丞,方建明修完。其間最難取會者,宮禁中事與皇族 女夫官位耳。蓋慶曆前皇族女尚少,至元祐間不下 萬員。予請于朝,「宮禁事乞會內侍省、御藥院皇族女 夫附于屬籍,不必書其官,但書某適某人可也。」朝旨 從之,遂獲成書。然玉牒事跡皆取三省、樞密院《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