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年秋宋襄公

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 鮮濟。」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于楚, 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 而後敗。」秋,諸侯會宋公于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 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執宋公以伐宋。冬,會于 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按《公羊 傳》,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此楚子也,其稱人何?貶。曷 為貶?為執宋公?貶曷為為執宋公?貶宋公與楚子期 以乘車之會。公子目夷諫曰:「楚彊而無義,請君以兵 車之會往。」宋公曰:「不可。吾與之約以乘車之會,自我 為之,自我墮之。曰『不可』。」終以乘車之會往。楚人果伏 兵車,執宋公以伐宋。宋公謂公子目夷曰:「子歸守國 矣。國,子之國也。吾不從子之言,以至此乎?」公子目夷 復曰:「君雖不言國,國固臣之國也。」于是歸,設守械而 守國。楚人謂宋人曰:「子不與我國,吾將殺子君矣。」宋 人應之曰:「吾賴社稷之神靈,吾國已有君矣。」楚人知 雖殺宋公,猶不得宋國,于是釋宋公。宋公釋乎執走 之。衛公子目夷復曰:「國為君守之,君曷為不入?然後 逆襄公?歸惡乎捷?捷乎宋。」曷為不言捷乎宋?為襄公 諱也。此《圍》辭也。曷為不言其圍?為公子目夷諱也。十 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于薄,釋宋公執。未有言釋 之者,此其言釋之何?公與為爾也。公與為爾奈何?公 與議爾也。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冬十一月, 「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夏,宋公 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秋,楚人伐宋以救鄭。宋 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 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 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 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 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 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 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 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 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 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 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按《公羊傳》,偏戰者 日爾。此其言朔何?《春秋》辭繁而不殺者,正也。何正爾? 宋公與楚人期戰于泓之陽,楚人濟泓而來,有司復 曰:「『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 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餘,寡人不忍行也』。」「既濟未畢 陳,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吾 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 大敗。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 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按《穀 梁傳》「日事遇朔曰朔。」《春秋》三十有四戰,未有以尊敗 乎卑,以師敗乎人者也。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則 驕其敵。襄公以師敗乎人,而不驕其敵,何也?責之也。 泓之戰,以為復雩之恥也。雩之恥,宋襄公有以自取 之。伐齊之喪,執滕子,圍曹,為雩之會,不顧其力之不 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執之。故曰:「禮人而不答,則 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 知;過而不改,文之,是謂之過。」襄公之謂也。古者被甲 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 宋公與楚人戰于泓水之上,司馬子反曰:「楚眾我少, 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 人厄,須其出。」既出,旌亂于上,陳亂于下。子反曰:「楚眾 我少,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須其成列 而後擊之,則眾敗而身傷焉,七月而死。倍則攻,敵則 戰,少則守。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 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 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 時,其行勢也。」

襄王十五年春,齊侯伐宋,圍緡。夏五月庚寅,「宋公茲 父薨,子王臣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春,齊侯 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于齊也。夏五月,宋襄公卒, 傷于泓故也。

襄王十六年秋宋及楚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秋,宋及楚平。 宋成公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 對曰:「宋先代之後也,于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 拜焉,豐厚可也。」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禮焉。

襄王十七年夏,宋蕩伯姬逆婦于魯,宋殺其大夫。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按《公羊傳》,二十五年夏,「宋 蕩伯姬來逆婦。」宋蕩伯姬者何?蕩氏之母也。其言來 逆婦何?兄弟辭也。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宋殺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