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服南夷矣,何不還師濱海,而東服東夷?且」歸。桓公曰: 「諾。」于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於沛澤之中,顧而執濤 塗。執者曷為或稱侯,或稱人?稱侯而執者,伯討也;稱 人而執者,非伯討也。此執有罪,何以不得為伯討?古 者周公東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桓公假道於 陳而伐楚,則陳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師不正故也。不 修其師而執濤塗,古人之討,則不然也。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 伯逃歸不盟。」

按《春秋》僖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

惠王二十三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曹伯伐 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按《春秋》僖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四年「秋七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世子款、鄭 世子華盟于甯母。」

按《春秋》僖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盟于甯母」,謀鄭 故也。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齊侯、宋公、魯侯、衛侯、許 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

按《春秋》僖公八年。按《左傳》,「八年春,盟于洮,謀王室 也。鄭伯乞盟,請服也。」

襄王四年「冬十二月,陳侯杵臼薨,子款立。」

按:《春秋》僖公十二年:

襄王五年「夏四月,葬陳宣公。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 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鹹。」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夏,會于鹹,淮 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 孫湫致之。」

襄王七年「春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盟于牡丘,且救徐。」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干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

襄王十一年「冬,魯侯、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秋,陳穆公請 修好于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修桓公之 好也。」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宋公紐,伐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五年秋楚人伐陳。

按《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按《左傳》二十三年秋,「楚成 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于楚也。」

襄王十七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秋,秦晉 伐鄀,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秦人過析, 隈入而係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書,偽 與子儀、子邊盟者。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 乃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楚令尹 子玉追秦師弗及,遂圍陳,納頓子于頓。

襄王十九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十二 月甲戌魯侯會諸侯盟于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冬,「楚子 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

襄王二十年「夏四月,衛侯奔楚,適陳。五月,晉侯、齊侯、 宋公、魯侯、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陳侯如會。 六月,陳侯款薨,子朔立。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 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會于溫,諸侯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衛侯適陳」不書。按《左傳》二 十八年:夏四月,衛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冬, 會于溫,討不服也。丁丑諸侯圍許,遂會諸侯于許。 襄王二十一年。夏六月,王子虎、魯侯、晉人、宋人、齊人、 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按《春秋》僖公二十九年。按《左傳》二十九年,「夏,公會 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 子憖,盟于翟泉,尋踐土之盟,且謀伐鄭也。」

襄王二十五年「冬十二月,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按《左傳》三十三年冬,晉、陳、 鄭伐許,討其貳于楚也。「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 遂伐鄭,將納公子瑕,門于桔柣之門,瑕覆于周氏之 汪,外僕髡屯禽之以獻。文夫人斂而葬之鄶城之下。」 襄王二十七年「夏六月,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