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建武五年。春二月壬申。封殷後孔安為殷紹嘉公。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武帝封孔吉為「殷紹嘉公。」安即吉之裔也。

建武十三年「春二月庚午,以殷紹嘉公孔安為宋公, 周承休公姬常為衛公。」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按《百官志》,衛公、宋公。本 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後姬常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 後孔安為殷紹嘉公。十三年,改常為衛公,安為宋公, 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五經通義》:「二王之後不考功,有誅無絕。」鄭元曰:「王者存二代而封,及五郊天,用天子禮,以祭其始祖,行其正朔,此謂通三統也。三恪者,敬其先聖,封其後而已,無殊異者也。」

文帝黃初元年以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不稱臣子皆為侯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黃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以 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 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明帝青龍二年山陽公薨治喪追諡葬以漢禮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青龍二年春三月庚寅,山陽 公薨。帝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夏四月丙寅, 詔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廟,追諡山陽公為漢孝獻 皇帝,葬以漢禮。」

按《註》《獻帝傳》,「明帝變服,率群臣哭之,使使持節行司 徒太常和洽弔祭,又使持節行大司空大司農崔林 監護喪事。詔曰:『蓋五帝之事尚矣,仲尼盛稱堯、舜巍 巍蕩蕩之功者,以為禪代乃大聖之懿事也。山陽公 深識天祿永終之運,禪位文皇帝,以順天命。先帝命 公行漢正朔,郊天祀祖以天子之禮,言事不稱臣,此』」 舜事堯之義也。昔放勳殂落四海,如喪考妣,遏密八 音,明喪葬之禮同於王者也。今有司奏喪禮比諸侯 王,此豈古之遺制而先帝之至意哉!今諡公。漢孝獻 皇帝使太尉具以一太牢告祠文帝廟曰:叡聞夫禮 也者,返本脩古,不忘厥初。是以先代之君,尊尊親親, 咸有尚焉。今山陽公寢疾棄國,有司建言:「喪紀之禮, 視諸侯王。叡惟山陽公昔知天命,永終於已,深觀歷 數,允在聖躬,傳祚禪位,尊我民主。斯乃陶唐懿德之 事也。黃初受終,命公於國,行漢正朔,郊天祀祖,禮樂 制度,率仍漢舊,斯亦舜禹明堂之義也。上考遂初,皇 極攸建,允熙克讓,莫朗於茲。蓋子以繼志,嗣訓為孝; 臣以配命,欽述為忠。」故《詩》稱「匪棘其猶,聿追來孝。」《書》 曰:「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叡敢不奉承徽典,以昭皇 考之神靈。今追諡山陽公曰孝獻皇帝,冊贈璽綬,命 司徒、司空持節弔祭護喪,光祿、大鴻臚為副,將作大 匠復土將軍營成陵墓,及置百官群吏,車旗服章,喪 葬禮儀,一如漢氏故事。喪葬所供,群官之費,皆仰大 司農立其後嗣為山陽公,以通三統,永為魏賓。於是 贈冊曰:「嗚呼!昔皇天降戾於漢,俾逆臣董卓,播厥凶 虐,焚滅京都,劫遷大駕,於是六合雲擾,奸雄熛起。帝 自西京,徂唯求定,臻玆洛邑,疇咨聖賢,聿改乘轅,又 遷許昌,武皇帝是依。歲在元枵,皇師肇征,迄於鶉尾, 十有八載,群寇殲殄,九域咸乂。惟帝念功,祚茲魏國, 大啟土宇。爰及文皇帝,齊聖廣淵,仁聲旁流,柔遠能 邇,殊俗向義。乾精承祚,坤靈吐曜,稽極玉衡,允膺曆 數,度於軌儀,克厭帝心。乃仰欽七政,俯察五典,弗釆 四岳之謀,不俟師錫之舉,幽贊神明,承天禪位,祚建 朕躬,統承洪業。」蓋聞昔帝堯元愷既舉,凶族未流,登 舜百揆,然後百揆時序,內平外成,授位明堂,退終天 祿,故能冠德百王,表功高岳。自往迄今,彌歷七代,歲 暨三千,而大運來復,庸命底績,纂我民主,作建皇極。 念重光,紹咸池,繼《韶》《夏》,超群后之遐蹤,邈商周之慚 德,可謂高朗令終,昭明洪烈之懿盛者矣。非夫漢魏 與天地合德,與四時合信,動和民神,格於上下,其孰 能至於此「乎!朕惟孝獻,享年不永,欽若顧命,考之典 謨,恭述皇考先靈遺意,闡崇弘諡,奉成聖美,以章希 世同符之隆,以傳億載不朽之榮。魂而有靈,嘉茲弘 休。嗚呼哀哉!」八月壬申,葬於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 邑。葬之日,帝制錫衰弁,絰哭之慟。適孫桂氏鄉侯康 嗣立為山陽公。按《王肅傳》,青龍中,山陽公薨,漢主 也,肅上疏曰:「昔唐禪虞,虞禪夏,皆終三年之喪,然後 踐天子之尊,是以帝號無虧,君禮猶存。今山陽公承 順天命,允答民望,進禪大魏,退處賓位。公之奉魏,不 敢不盡節;魏之待公,優崇而不臣。既至其薨,櫬斂之 制,輿徒之飾,皆同之於王者。是故遠近歸仁,以為盛 美。且漢總帝皇之號,號曰皇帝,有別稱帝,無別稱皇, 則皇是其差輕者也。故當高祖之時,土無二王,其父 見在而使稱皇,明非二王之嫌也。況今以贈終,可使 稱皇,以配其諡。」明帝不從使稱皇,乃追諡曰漢孝獻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