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 曰:篤不忘,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 「東夏。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綏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 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嗚呼!往哉!惟休無替朕命!」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成王 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 國。管叔、蔡叔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 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國於宋,作 《微子之命》。

武帝元鼎四年始封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四年冬十月,幸行雍,祠五畤, 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行自夏陽,東幸汾陰。十 一月甲子,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禮畢,行幸滎陽,還 至洛陽。詔曰: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觀於周 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迺得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 南君,以奉周祀。」按《外戚恩澤侯表》:姬嘉以周後元 鼎四年十一月封為「《周子南君》,邑三千戶。」

元帝初元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

按:《漢書元帝本紀》云云。

文穎曰:「姓姬,名延年。其祖父姬嘉,本周後,武帝元鼎四年,封為周子南君,令奉周祀。」師古曰:「承休國在潁川。」

成帝綏和元年詔封孔吉為殷紹嘉公並進周承休侯為公

按《漢書成帝本紀》:綏和元年春二月癸丑,詔曰:「蓋聞 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昔成湯受命,列 為三代,而祭祀廢絕,考求其後,莫正孔吉。其封吉為 殷紹嘉侯。三月進爵為公,及周承休侯皆為公,地各 百里。」按《梅福傳》:「時成帝久無繼嗣,福以為宜建三 統,封孔子之世以為殷後。復上書曰:『臣聞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政者職也;位卑而言高者罪也。越職觸罪, 危言世患,雖伏質橫分,臣之願也。守職不言,沒齒身 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滅,雖有景公之位,伏歷千駟, 臣不貪也』。」故願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塗,當戶牖 之法,坐盡平生之愚慮,亡益於時,有遺於世,此臣寢 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願陛下深省臣言。臣聞存 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善惡之報,各如其 事。昔者秦滅二周,夷六國,隱士不顯,佚民不舉,絕三 統,滅天道,是以身危子殺,厥孫不嗣,所謂壅人以自 塞者也。故武王克殷,未下車,存五帝之後,封殷於宋, 紹夏於杞,明著三統,示不獨有也。是以姬姓半天下, 遷廟之主,流出於戶,所謂存人以自立者也。今成湯 不祀,殷人亡後,陛下繼嗣久微,殆為此也。《春秋經》曰: 「宋殺其大夫。」《穀梁傳》曰:「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 之也。」此言孔子故殷後也,雖不正統,封其子孫以為 殷後,禮亦宜之。何者?諸侯奪宗,聖庶奪適。傳曰:「賢者 子孫宜有土。」而況聖人又殷之後哉!昔成王以諸侯 禮葬周「公,而皇天動威,雷風著災。今仲尼之廟,不出 闕里,孔氏子孫,不免編戶;以聖人而歆匹夫之祀,非 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誠能據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 孫,則國家必獲其福。又陛下之名與天亡極。何者?追 聖人素功,封其子孫,未有法也。後聖必以為則,不滅 之名,可不勉哉!」福孤遠,又譏切王氏,故終不見納。武 帝時,始封周後姬嘉為周子南君。至元帝時,尊周子 南君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使諸大夫博士求殷 後,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孫,絕 不能紀。時匡衡議,以為:「王者存二王後,所以尊先王 而通三統也。其犯誅絕之罪者,絕而更封他親為始 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 社稷者絕。」今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 殷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 明得殷後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 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得立。《禮記》孔子曰:「丘,殷人 也,先師所共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上以其語不經, 遂見寢。至成帝時,梅福復言「宜封孔子後以奉湯祀。」 綏和元年,立二王後,推跡古文,以《左氏》《穀梁》《世本》《禮 記》相明。遂下詔封孔子世為殷紹嘉公。

哀帝建平二年益紹嘉公戶九百三十二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外戚恩澤侯表》云云。

平帝元始四年春正月改殷紹嘉公曰宋公周承休公曰鄭公

按:《漢書平帝本紀》云云。

後漢

世祖建武二年夏四月封周後姬常為周承休公

按:《後漢書世祖本紀》云云。

武帝封周後姬嘉為周子南君。成帝封姬延為周承休公。常即延之後。承休所封故城在今汝州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