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逾河而西,歷延慶、韋、靈,又逾河北,保寧夏,倚賀蘭,為 慶王;兼殽隴之險,周、秦都圻之地,牧「坰之野,直走金 城為秦王。金城西渡河領張掖、酒泉諸郡,西扃嘉峪 護西域諸國為肅王。」此九王者,皆近塞下。以故城郭 富於曹、滕,車兵雄於魯、衛,莫不佐以元侯,翊以宿將。 權崇制命,勢匹撫軍。肅清沙漠,則壘帳相望;締好宗 潢,則軺輪不絕。若乃周、楚、齊、潭、魯、蜀諸王,並列內郡, 亦皆秉鉞麾旄,部兵耀武。蓋草昧利於建侯,板蕩維 於宗子。斟酌周、漢而衣食於縣官,寧有尾末之憂;懲 創宋、唐而綴旒於下國,必無「坑沉之禍。」世平自足以 展親,時危不難於復振。此思王之所以控表,宋侯之 所以畫策者也。迨其弊也,磐石雖堅,髖髀莫解。葉高 進賈誼之策,而齊、黃竟晁錯之謀。凌逼既深,猜忤遂 積。建文數年間,雉罹龍躍,利害相尋。靖難以後,矯枉 鑒覆,益篤因心驕恣復萌,稍申裁抑,書敕再三,規誨 懇切,而齊谷不悛,終負私貸。宣德初,二叔不靖,漢以 義滅,趙以恩完。自是以後,天子攬綱結紐,彝臬日嚴。 一不律則奪祿,再不律則奪兵,三不律則奪爵。賢傅 終老於梁園,懿親絕蹤於魏闕。即使力如晉、鄭,無假 於勤周;頑如吳、楚,何緣而抗漢。以故八十餘年間,有 圜土之收,未聞甸師之戮。至正德中,寘鐇狂猝,卒起 窮邊。宸濠凶奸,久窺神器。不逾朔旬,身殞國除。今皇 帝峻德明倫,每布詔令,首念宗人。諸王拱辰宗海,好 禮樂善。雖堯親九族,周享萬邦,曾何足云。夫「聚人莫 急於理財,宜民莫大於通」變。洪武時,親王歲祿米五 萬石,他用亦不下萬石,而吉凶之賜不與焉。高皇帝 約己裕人,未幾肆減六之一。今載屬籍者,王二等,將 軍三等,中尉四等,主君五等。若未名未封,疏庶人、罪 庶人,蓋四萬有奇。邸祿歲增,民財日窘,至「共蓬而居, 分餅而膳,四旬而未婚,十年而不葬者矣。」嗟乎!驕溢 則橫而干紀,窘困則濫而思亂,其為禍一也,而不早 為之所,可乎?

「嬾真子」,天道遠矣。漢再受天命,其兆見于孝景程姬 之事。然長沙定王發凡有十五子,並載于《王子諸侯 年表》。元光六年七月乙巳受封者四人,元朔四年三 月乙丑受封者六人,元朔五年三月癸丑受封者一 人,其年六月壬子受封者四人,內舂陵侯買此其一 也。而舂陵侯者,乃光武之祖也。舂陵節侯買卒,戴侯 「熊渠嗣。卒,孝侯仁嗣。卒侯敞嗣。建武二年,立敞子祉 為城陽王。蓋以祉者舂陵王之正統也,故光武立為 王。」然則國之興廢,豈偶然哉?僕以光武出于舂陵買 之後,而長沙定王發本傳中不載其詳,因備載之。 《雙溪雜記》:國初,天下諸王皆置護衛,有兵權。至太宗 靖難後,遂皆革罷,不許來朝。初制,親王歲支祿米一 萬石,後因地方豐歉,或有減支。郡王、將軍俱有常祿, 亦因民供有限,悉減支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其折色 多不關支。又如初封郡王歲支二千石,以後襲封俱 支一千石。後亦有例,初封郡王亦支一千石。又如郡 王生子,多至二三十人者有之,慶成王生七十子。夫 以七十子論之,一歲皆支米一千石,反多於親王祿 米矣。先年陝西慶府分封郡王,俱於慶府一萬石內 分撥,并軍校亦於大府分出,不知彼時奉何事例。又 如鎮國等將軍,年十一二歲即請封號祿米。弘治某 年因災異,禮部會官議修省事件。郎中慈谿王綸白 於諸大臣定議,「鎮國等將軍年及十五,方准撥支祿 米。」至今行之。以民供論之,則日益不及;以宗室論之, 往往衣食不繼。又宗室降為庶人者,計口月給米一 石,比於將軍中尉,反得實支。宗室例不種田納稅,商 販營利,而祿常不給,勢所必至矣。

《弇州山人稿》。漢宗室多同名者,其自列侯以下,或應 有之,乃至諸王,亦自相犯,何也?豈非以宗正之失職 耶?余不能盡志,姑志其顯者。四劉慶,六安王、河間孝 王、更始燕王、清河孝王;四劉章,城陽景王,高密頃王、 齊哀王、常山靖王;三劉嘉,梁荒王、琅邪康王、漢中王; 三劉雲,城陽哀王,廣德夷王、東平煬王;三劉定,沛釐 「王、彭城頃王、甘陵貞王、兩劉長,淮南厲王、濟陰悼王 兩劉榮,臨江閔王、沛幽王兩劉遂,趙叛王、梁夷王兩 劉交,楚元王、濟北懷王兩劉壽,濟北惠王、琅邪恭王 兩劉勃,濟北貞王。常山王兩劉勝,中山靖王、平原懷 王兩劉武,梁孝王、城陽惠王兩劉元,淮陽文王。」淮陽 王即更始兩劉旦,燕剌王、長沙煬王兩劉賀,泗水戴 王昌邑王,兩劉授,河間頃王膠東共王,兩劉寵,陳愍 王,樂安夷王。夫以王、賀廢主,然泗水先封,名之「同」猶 可也;淮南竄死趙、遂、燕、旦,以反絕國,何所取而同之? 此大不可解者也。

《雙溪近錄》:「唐、宋宗室得舉進士。」《皇明典禮》:「凡鎮國將 軍以下,有文武才堪備任用者,量才授任,不拘原定 職名品級。」按國初靜江王守謙出知東平州,後宗室 日驕,無志于用,法遂弛矣。

宗藩之盛,自古帝王無如我國朝者,二百年來不下 萬餘人分封之制,初分親王歲支祿米萬石,郡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