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果賢,則微子尹東夏,蔡仲君蔡,邦「雖仇讎不廢也。 若其不賢,則管、蔡為戮,五叔無官,雖同氣不恕也。」至 漢則且私且忌,故始則勦滅異代所建國,而盡以畀 其功臣;繼則勦滅異姓,王而盡以畀其同宗;又繼則 勦滅疏屬劉氏,王而盡以畀其近親。而其所建置,若 濞若長之徒,初無功德足以君國子民,特以其近親 而王之,故不旋踵而「犯上作亂,墟其國而隕其身矣。」 蓋有先王之公心,則其弊不至於此。良法者何?昔先 王之建邦也,上有方伯連率,下有公侯伯子男,大小 相維,尊卑相制。如公侯受封之地雖多,而制祿不過 十倍,其卿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名山大澤不以封, 必賜弓矢然後征,必賜圭瓚然後鬯;有巡守,有述職, 有慶,「有讓」,綱紀未一日隳也。若漢初諸侯王,則畀以 大城名都,連數千里,未嘗為之分限。山澤蓄貨,在其 國者,不領於天子之大農;五岳四瀆在其國者,不領 於天子之祠官。故為諸侯者,一受封之後,即自負其 富強,摘山煮海,招納亡命,擅爵人,赦死罪,天子不能 訶,謀臣不敢議,所以縱恣之者如此。及景武之後,則 作佐官之律,嚴附益之法,吹毛求疵,積毀銷骨,所以 猜防之者復如此。蓋方其縱恣也,則畏之有同乎敵 國,及其猜防也,則抑之不啻如謫徙矣。蓋有先王之 良法,則其弊不至於此。由漢而來,有天下者,未嘗不 王其昆弟子姪,而名之曰「封建」,然其得失,與漢無以 大相遠。蓋其初也,惟務私「其宗親,未嘗有擇德而授 之意。故有國者不皆可使南面之人,而復不能固結 之以恩義,繩律之以法度。故仁恕者則流於縱恣,西 晉是也;刻核者則過於猜防,曹魏是也。而晉、魏皆緣 是以亡,是豈封建誤之哉?先王之意之法不存,而強 慕美名,則適足以為禍亂之階耳。」唐太宗亦好名之 主,然審時量已,固自不能存帝王之心而行帝王之 事矣。故刺史世襲之詔,不久而遂停。而當時諸臣雖 以魏鄭公之賢,亦以為事雖至善,時即未遑,而有「五 不可」之說,蓋其度之審矣。如顏師古之議,欲封建與 郡縣並行,王侯與守令錯處,則漢初已嘗如此。至景 帝,令諸侯王不得治民補吏,而漢置內史以治其地, 則封建之地悉為郡縣矣。蓋古之所謂「諸侯」,即後之 所謂守令。然自漢中葉以後,王侯之與守令,始判然 為二,承流宣化,而實有治人之責者,守令也;食租衣 稅而但襲茅土之封者,王侯也。今欲並建,則凡王侯 受封之地,必盡廢內史之官,即付之兵民之任而後 可。但恐恣縱專擅,犯上作亂,復如漢初之事,容之則 廢法,而貽子孫之深憂,誅之則傷恩,而失封建之初 意矣。又況魏晉以後,王侯多是虛封,有三分食一、四 分食一、五分食一者,又有非其境內之地而遙封者, 如元魏之以會稽、蒼梧、建鄴、丹陽等郡,封其臣為公 侯之類是也。蓋戶封既為虛名,則受封者之俸祿,必 仰給於縣官,而出納之吝,有所不能免,於是遂有「虛 食」、「真食」之異。今欲盡復舊制,則王侯受封之地,其戶 邑之入,必合盡捐以予之。地既瓜分,租賦隨之,京師 府藏頓鮮,無以供軍國之用,非居上之利也。又王侯 於所受封之郡邑,既無撫字之責,而徒利租賦之入, 於是一意侵漁,不顧怨讟。為封戶者甚於征行,非百 姓之利也。又所謂王侯者,非子弟即勳臣,素號名貴 人,華屋玉食之奉,於京師為宜。今使之塊處外郡,朝 不坐,宴不預,憂讒畏譏,此絳侯之所以恐懼,長孫司 空之所以怨望,然則又非受封之利也。夫封建者,古 帝王之所以建萬世之長策。今其公心良法一不復 存,而顧強希其美名以行之,上則不利於君,中則不 利於臣,下則不利於民,而方追咎其不能力行。此書 生之論,所以不能通古今之變也。

止齋陳氏曰:謹按《國史》,乾德二年,以皇子德昭為貴 州防禦使,時年十七。前代皇子出閤即封王,上以德 昭未冠,特殺其禮,非舊典也。夫貴州屬廣西,下州防 禦使從五品耳,皇子始命以此禮,曰:「天子之元子,士 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儲君副主猶云士,明人有賢 行著德,乃得貴也。先王以家人不憚自貶,如此損益, 教道行矣。故國人觀之曰:「世子將君我,而齒我於學」, 然後眾知父子之道、君臣之義、長幼之節,出閤封王, 後世之夸心也。藝祖起百世之後,獨追古意,自王禮 殺而為防禦使,非聖人能之乎?紹聖中,皇子初命,便 封國公,遂為故事。

《圖書編明同姓諸王傳敘》明興,何姓鮮少,所謂廟祔 十五王者,皆追王也。當是時,開基江左,去塞萬里,近 亦數千里,雖嘗圖宅咸陽,詔遷汴邑,然時有未遑,議 遂中輟。高皇帝經始慮終,防邊為急,於是大啟宗封, 錯布萬國,擇選諸子,周匝三垂。文皇英略蓋世,開府 北平,天險地利,甲於諸藩。北平以東,歷漁陽、盧龍,出 喜峰,包大寧,控葆塞山戎,為寧王;度渝關,跨遼東,西 並海,被朝鮮,聯開原、交巿東北諸國,為遼王;北平西 接古北口,瀕於雍河,中亙上谷、雲中,鞏居庸,蔽鴈門, 為代王;鴈門之南太原,其都會也。表裏河山,為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