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引禮官導引皇帝由左門入至丹陛上右邊北向立。 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引禮官導引皇帝至拜位。 親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傳唱鴻臚寺贊百官 皆四拜畢。捧冊寶官於綵輿內取冊寶,捧由殿中門 入,至皇太后前左邊立。皇帝由殿左門入,至拜位。奏 「跪。」傳唱「親王百官皆跪。」奏「搢圭。進冊。」捧冊官以冊跪 進於皇帝右。皇帝受冊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 受,置於案上之左。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皇帝 右。皇帝受寶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受,置於案 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冊」,執事官跪,宣讀訖,奏「宣寶」,執 事官跪。宣讀訖,奏「俯伏」、興、平身。傳唱「同。」奏「復位。」導引 皇帝由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親王同。傳唱百官同 四拜、畢。奏禮畢。駕興。

謁謝。 是日,皇太后受冊寶畢,候皇后、皇妃俱受冊 寶畢,內官先具謁告儀物,翰林院具《謁謝文》。皇太后、 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訖。皇帝奉皇太后及率皇后、 皇妃祗謁奉先殿,及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 几筵前,行謁謝禮如常儀。

慶賀。 是日,皇太后行謁謝禮畢,仍於宮中服燕居 冠服,陞座,儀仗女樂如前陳設,女官具服侍班如常 儀。內引禮官引皇帝、皇后、皇妃、親王、公主及六尚等 女官行慶賀禮如常儀。次日,外命婦四品以上入進 表箋女官,先於皇太后宮中左門外設表箋案,儀仗 女樂陳設及侍班如前儀。命婦是日早於長安左右 門入。俱由西華門進。至宮門外。候引禮內官引入丹 墀內、東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陞座。引禮官 引命婦入班。贊「四拜。」贊「跪。」贊「進表。」引表案女官二人 前導。女官舉表案由左門入。至皇太后前置訖。贊「興。」 贊「四拜。」贊「禮畢。」駕興。

宣宗宣德三年朝皇太后置酒上壽奉遊西苑

按《大政紀》,「宣德三年八月丁未,車駕巡邊,九月癸酉, 車駕還自京師,謁告太廟,朝皇太后,置酒上壽」 按《名山藏》,三年,上奉太后遊西苑,皇后、皇妃侍行,上 掖輿登萬歲山,奉觴上壽,獻詩頌德。太后悅,酌賜上 諭以保安天下意,上稽首拜受。

宣德五年、上奉皇太后謁長、獻二陵。

按《大政紀》:宣德五年二月乙未,上奉皇太后,率皇后 謁長陵、獻陵。三月壬寅,上以皇太后命,召少師等官 蹇義、楊士奇、楊榮等,見於行殿,賜溫諭,并白金、紵絲 表裏。皇太后諭曰:「皇帝數言卿等忠勤,今天下清寧, 民生無事,是固祖宗福佑,亦惟卿等贊勷之功。」 按《名山藏》:五年春,奉謁長、獻二陵,如漢明帝故事,親 櫜鞬騎導至河橋下扶輦。畿民夾道拜瞻感悅。陵旁 老稚亦山呼迎拜。太后顧上:「百姓戴君以能安之,皇 帝宜念。」上奉太后過農家,召問其老婦生業安否,皆 踴躍應對,質樸如家人。太后賜之鈔帛飯飲。有進蔬 食酒漿者,太后取以嘗上。扈從臣張輔、蹇義、楊士奇、 楊榮、金幼孜、楊溥請見行殿,太后慰勞之。輔等叩頭 歸頌《聖德大訓》。太后曰:「爾等先朝舊人,勉輔嗣君。」賜 酒饌金幣。既還京,他日,上謂士奇曰:「皇太后謁陵,還, 道汝輩姓名行事,甚習。言輔,武臣也,達大義,重厚小 心,第多思而少斷。汝能正言無避忤。先帝或數不樂, 然終從汝以不敗事。又有一二事,時悔不從。皇太后 又教朕謹聽正言,朕服膺之。」太后待外戚嚴,其弟昇 至醇謹矣,然不許預議國事。楊士奇言「昇所議皆公, 皇太后無慮。」卒不許。

宣德八年元夕,上奉太后觀燈。

按《大政紀》:「宣德八年正月己巳,上元之夕,上奉侍聖 母皇太后觀燈中宮,皇太子咸侍奉觴上壽。」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尊母孫氏為「皇太后。」

按《大政紀》:「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月壬子,上 兩宮尊號,尊聖母孫氏為皇太后,詔赦天下。」

按《明外史宣宗孝恭皇后傳》:「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 色。得入宮。方十餘歲,孝誠皇后育之。已而成祖為太 孫,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后為嬪。宣宗即位,冊胡氏 為皇后,而以后為貴妃。未幾,胡氏遘疾,貴妃陰行計 宮中子,宮人子,於是妃眷寵日重。后遂上表遜位,請 早定國本。宣德三年三月,冊為皇后,子為皇太子,是」 為英宗。十年二月。英宗立。尊后為皇太后。

英宗正統七年定誠孝皇太后喪禮之制

按《明會典》,「正統七年誠孝皇太后喪禮,遺詔:喪服制 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臨三日即止,君臣皆同。 皇帝成服三日後即聽政。天地宗廟社稷及百神之 祀皆勿停。宗室諸王,但遣官進香,不必送喪。在外大 小文武衙門,並免進香。臣民之家,勿禁音樂嫁娶。」部 議:「一自聞喪日為始,不鳴鐘鼓。」

一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聞訃、皆哭盡哀。 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 日而除。

一、在京文武官聞喪,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自明日始 至第三日,每旦詣思善門外哭退,於本衙門宿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