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二十卷目錄

 皇太后部彙考六

  明總一則 太祖洪武一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四則 英宗正統二則 天順

  四則 憲宗成化三則 孝宗弘治一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五則

宮闈典第二十卷

皇太后部彙考六

洪武二十六年,定「皇太后聖旦、正旦、冬至,命婦朝賀, 同皇后儀。」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及冬至,前期一 日,女官陳設御座於宮中,設香案於丹墀之南。其日, 內官陳設儀仗於丹陛之東西及丹墀東西,女官擎 執者立於御座之左右,陳女樂於丹陛東西,北向;設 箋案於殿東門外,設班首拜位於中道之東西,設命 婦拜位於丹墀北向,設司贊位於丹墀東西,設司賓」 位於命婦班之北,東西相向。設內贊二人位於殿內 東西。命婦至宮門外,司賓引命婦入就拜位。女官具 服侍班如常儀。尚宮、尚儀等官詣內奉迎。尚儀奏:「請 陞座。」皇后具服出,導從如常儀,樂作。陞座,樂止。司贊 唱:「班齊」,樂作。贊「四拜」,樂止。內贊唱:「進箋。」引箋案。女官 前導,舉箋案,女官二人舉案,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 中、樂止。贊眾命婦跪。內贊唱「宣箋目。」宣箋目女官宣 訖、興。唱「宣箋。」展箋女官詣案前取箋。宣箋女官宣訖、 興。舉案者舉案於殿東。贊命婦皆興。司賓引班首由 東階升。樂作。自東門入至殿中、樂止。內贊唱「跪。」班首 跪。司贊唱「跪。」眾命婦皆跪。班首稱某夫人妾某氏等、 茲遇正旦則云履端之節冬至則云履長之節敬詣皇后殿下稱賀。今班首致 詞稱賀俱司言女官代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及殿外命婦皆 興。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降自西階,樂作;至拜位,樂 止。贊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言前跪,將旨由東門靠東 出,至于丹陛東,西向立,稱:「有旨。」司贊唱「跪」,眾命婦皆 跪。司言宣旨。正旦則云履端之慶冬至則云履長之慶與夫人等同之。贊 興,眾命婦皆興。司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尚儀跪奏: 「禮畢。」皇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引禮引命婦以次出。又 定中宮千秋節命婦朝賀禮儀,與正旦、冬至同,但致 詞云:「茲遇千秋令節,敬詣皇后殿下稱賀。」不傳旨。朝 賀女樂樂器:戲竹二,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頭管十 四,箏十,琵琶八,二十絃八,方響六,「鼓五,拍板八,杖鼓 十二。」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皇太孫即位尊繼母呂氏為皇太后

按《明通紀》: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辛卯,皇太 孫允炆即位,尊繼母皇太子妃呂氏為皇太后。 按《明外史·呂妃傳》:「繼妃呂氏,壽州人,父本,累官太常 卿。建文初,尊為皇太后。燕兵至金川門,迓太后至軍 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己火,已隨 其子允熞居懿文陵。」永樂元年,復稱皇嫂懿文太子 妃,后生虞懷王雄英,《建文皇帝》、吳王允熥、衡王允熞、 徐王允𤐤。

仁宗洪熙元年宣宗即位尊皇后張氏為皇太后因定上皇太后尊號之儀

按《大政紀》,「洪熙元年六月庚戌,皇太子即皇帝位。七 月己巳,尊皇后張氏為皇太后。」

按《明外史》《仁宗誠孝皇后傳》:「后張氏,永城人,父兵馬 司副指揮麒具《外戚傳》。洪武十六年,冊為燕世子妃。 永樂二年,冊為皇太子妃。仁宗立,冊為后。宣帝即位, 上尊號曰皇太后。軍國大議,多稟聽裁決。是時海內 泰寧,帝入奉起居,出奉遊宴,四方貢獻,雖微物必先 上皇太后。兩宮慈孝聞天下。」

按《明會典》,「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 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上親告太宗皇帝 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冊寶前期,禮部移文各衙門。 是日鳴鐘鼓,百官具朝服隨班行禮。前一日,內侍官 於奉天門設冊寶綵輿。冊東寶西設香亭一於冊寶 綵輿之南。正中。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大樂,設而不」 作。是日早,錦衣衛陳設如常儀。內官設皇太后寶座 於宮中,陳設儀仗於丹陛上及丹墀內。設冊寶案一 於皇太后寶座前,又設香案一於冊寶案前。設皇帝 拜位於丹陛上正中,設親王拜位於丹墀內。設內贊 二人、引禮二人。設女樂於丹陛上,設而不作。至期,皇 帝臨奉天門內,捧冊寶官捧冊寶,俟皇帝具冕服出, 捧置於綵輿。內侍官舉輿,導駕官導引皇帝隨綵輿 後降階,陞輅,百官於金水橋南,北向序立。俟冊寶輿 至,皆跪。既過,興,隨至思善門外橋南,北向序立。皇帝 至思善門內降輅。女官請皇太后陞座,冊寶輿由中 門進,至宮中丹陛上,置於皇帝拜位前。冊東,寶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