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眾,由是途中無間言。太后在北方,聞韓世忠名,次 臨平,呼世忠至簾前慰勞。還宮,帝侍太后,或至夜分 未去,太后曰:「且休矣,聽朝宜早,恐妨萬幾。」又嘗謂兩 宮給使,宜令通用,不然則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間言, 易以入也。時皇后未立,太后屢為帝言。帝請降手書, 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廷非所當預。」將行冊命,承平 典禮,悉能記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 輒不勝憂懼。常戒宮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優游無 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 第來白朕。」

紹興十九年春正月甲申朔,以皇太后年七十,帝詣 慈寧殿行《慶壽禮》。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韋賢妃傳》:「十九年,太后 年七十。正月朔即宮中行慶壽禮,親屬各遷官一等。 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門。會牡丹盛開。帝入白。太后 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盡歡。翌日以諭宰執。」后 苦目疾,募得醫皇甫坦,治即愈。

紹興二十九年,皇太后八十稱慶,尋崩,上冊諡、祔廟 之典。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二十九年,「二月丙辰朔,以皇 太后八十詣慈寧殿行慶壽禮。九月乙未,以皇太后 不豫,大赦,不視朝。丙申,為太后祈福。庚子,皇太后韋 氏崩。癸卯,遣周麟之等為金國奉表哀謝使。冬十月, 以群臣五上表,始聽政。戊寅,冊諡皇太后曰顯仁。十 一月,權攢顯仁皇后於永祐陵。十二月,祔顯仁皇后」 神主於太廟。按《韋賢妃傳》:「二十九年,太后壽登八 十,復行慶禮,親屬進官一等,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 貢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 視朝,敕輔臣祈禱天地、宗廟、社稷,赦天下,減租稅。俄 崩於慈寧宮,諡曰顯仁,攢於永祐陵之西,祔神主太 廟。徽宗室親屬進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太后性 節儉,有司進金唾壺,太后易令用塗金。宮中賜予,不 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財帛,多積於庫。至是喪葬之費, 皆仰給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見四金 甲人執刀劍以衛太后,曰:「我祠四聖謹甚,必其陰助。」 既北遷,常設祭。及歸,立祠西湖上。

紹興三十二年,詔「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稱太上皇帝, 后稱太上皇后」,處德壽宮。

按《宋史孝宗本紀》,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內降御 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 皇后稱太上皇后。」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 后尊號以聞。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 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八月戊寅,率群 臣詣德壽宮,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冊寶。 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后,開封人,高宗為康王,被選 入宮。王即帝位,封和義郡夫人,進封才人,又為婉儀, 尋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后 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 太上皇后。月朔朝太上皇畢,入見后如宮中儀。」

孝宗乾道元年二月庚辰朔朝德壽宮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四聖觀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三年二月丙申,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玉津園。 甲辰,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園。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六年上太上皇后尊號。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六年十一月「丁酉,加上光堯 壽聖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太上皇 帝,壽聖太上皇后尊號曰『壽聖明慈太上皇后』。」 乾道七年,上太上皇后冊寶及從遊幸。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七年「春正月丙子,率群臣奉 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冊寶於德壽宮。夏四月壬戌,從 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園。九月甲申,從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東園。」

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壽七十再上太上皇后尊號冊寶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二年三月丙申,以太上皇壽 七十,詔禮官討論慶壽典禮。十月壬午,詣德壽宮,加 上光堯壽聖憲天體道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 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文緯武太上皇帝,壽聖明慈 太上皇后尊號曰『壽聖齊明廣慈太上皇后。十一月 戊申朔,奉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冊寶於德壽宮』。」 淳熙七年三月庚午。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翠寒堂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年十二月丙子,朝德壽宮,行《太上皇后慶壽 禮》,推恩如太上皇故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四年,尊太上皇后吳氏為皇太后。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冬十月乙亥,太上皇 崩。遺誥「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國 軍承宣使甘昇主管太上皇喪事。己卯詔尊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