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然後行禮。」時翰林學士朱震言:「唐德宗建中上太后 沈氏尊號,時沈太后莫知所在,猶供張含元殿,具袞 冕出左序,立東方,再拜奉冊。今太后聖體無恙,信使 相望,豈可不舉揚前憲?臣又聞,三年之制,惟天地社 稷越紼行事。德宗以大曆四年即位,明年改元建中, 時行易月之制,故以冕服行事。今陛下退朝之服,盡 如禮制,謂當供張別殿,遣三公奉冊藏於有司,恭俟 來歸。願下禮官,請明詔。」從之。禮部太常言:「寶文欲乞 以『皇太后寶』四字為文,合差撰冊文官一員,書冊文 官一員,書篆寶文官一員,並差執政。」按《韋賢妃傳》: 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侍御。崇寧末封平昌 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進封賢妃。從上皇北 遷。建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后。紹興七年,徽宗及鄭 皇后崩,聞至,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 思之不遑寧處,屈己講和,正為此耳。」翰林學士朱震 引唐建中故事,請遙尊為皇太后,從之。已而太常少 卿吳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喪畢,然後舉 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帝以后 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王 倫使回,言金人許歸后。未幾,金人遣蕭哲來,亦言將 歸狀,遂豫作慈壽宮,命莫將、邢恕為奉迎使。

紹興九年。以王倫充迎請太后使。建慈寧宮成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九年春正月。以王倫同簽書 樞密院事。充奉護梓宮迎請皇太后交割地界使。癸 巳建皇太后宮。九月甲午,名皇太后殿曰慈寧。十月 戊辰慈寧宮成。」

紹興十年,遙上太后冊寶,復遣官敦迎太后。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年春正月丙戌,遣莫將等 充迎護梓宮、奉迎兩宮使。十二月壬午,上皇太后冊 寶於慈寧殿按《韋賢妃傳》,十年,以金人猶未歸后, 乃遙上皇太后冊寶於慈寧殿。是後生辰、至朔,皆遙 行賀禮。洪皓在燕,求得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 「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 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 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 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 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命何鑄、曹勛報謝,召至 內殿,諭之曰:「朕北望庭闈,無淚可揮。卿見金主,當曰: 『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繫甚重,以至 誠說,庶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首以后歸為請。金主 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輕改。」勛再三懇請,金主始允。 紹興十二年,韋太后歸自五國城,皇帝奉進冊寶,百 僚稱賀,上太后儀從及龍輿之制。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二年,二月「癸巳,金主許歸 梓宮及皇太后。夏四月甲子朔,遣孟忠厚為迎護梓 宮禮儀使,王次翁為奉迎兩宮禮儀使。丁卯,皇太后 偕梓宮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劉裪護送梓宮,高 居安護送皇太后。五月丙午,增築慈寧殿。八月壬午, 皇太后至,入居慈寧宮。己丑,帝易緦服奉迎。冬十月」 丁丑,以皇太后回鑾推恩,進封秦檜為秦、魏兩國公, 辭不拜。甲申,皇太后生辰,上壽於慈寧宮。按《禮志》: 「紹興十二年八月,皇太后還慈寧宮,十月十八日奉 進冊寶,其日張設慈寧殿,設坐殿中。皇太后服褘衣 即御坐,本殿官設冊寶于殿下,慈寧宮事務官并本 殿官並朝服詣殿下,再拜,搢笏,舉冊寶」奉進。先進冊, 次進寶,進畢,降坐,易褘衣,服常服。皇帝詣慈寧殿賀, 如宮中儀,次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按《儀衛志》,仁、 英、哲之世,太后臨朝垂簾,儀從亦不崇侈,止曰「儀衛」, 無鹵簿名也。南渡後尤簡,其車以輿,不以輦,餘惟繖 扇而已。紹興奉迎太母,極意備禮,然猶曰「太后天性 朴素,不敢過飾儀從器物」,惟塗金。輿前用黃羅繖扇 二,緋黃繡雉扇六,紅黃緋金拂扇二,黃羅暖扇二。朝 謁景靈宮、太廟,則用禁衛諸班直、天武親從五百人, 其前引中道圍子,同上皇儀衛而差省焉。紹興奉 迎皇太后,詔造龍輿,其制:朱質,正方,金塗銀飾,四竿, 竿頭螭首,赭窗紅簾,上覆以棕,加走六龍,內設黃花 羅帳、裀褥、朱椅踏子、紅羅繡巾。按《韋賢妃傳》:鑄等 至金國,首以后歸為請。金主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 輒改。」勛再三懇請,金主始允鑄等就館。館伴耶律紹 文來言,金主許從所請。洪皓聞之,先遣人來報。鑄等 還,具言其實,遂命參政王次翁為奉迎使。金人遣其 臣高居安、完顏宗賢等扈從以行。十二年四月次燕 山,自東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 樂郡王韋淵、《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于道。 帝親至臨平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 從。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 先是,以梓宮未還,詔中外輟樂。至是,慶太后壽節,始 用樂謁家廟,親屬遷官幾二千人。太后聰明有智慮。 初,金人許還三梓宮,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畢集,然 後起攢。時方暑,金人憚行,太后慮有他變,乃陽稱疾, 須秋涼進發。已而稱貸于金使,得黃金三千兩,以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