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政平。」夫《膏肓》近心而處阨,鍼之不達,藥之不中,攻之 不可,二豎藏焉,是謂「篤患。」故治身治國者,唯是之畏。 人主之患,常立於二難之間,在上而國家不治,難也。 治國家則必勤身苦思,矯情以從道,難也。有難之難, 闇主取之;無難之難,明主居之。大臣之患,常立於二 罪之間。在職而不盡忠直之道,罪也。盡忠直之道焉, 則必矯上拂下,罪也。有罪之罪,邪臣由之;無罪之罪, 忠臣置之。人臣之義,「不曰吾君能矣,不我須也,言無 補也,而不盡忠;不曰吾君不能矣,不我識也」,言無益 也,而不盡忠。必竭其誠,明其道,盡其義,斯已而已矣。 不已,則奉身以退,臣道也。故君臣有異無乖,有怨無 憾,有屈無辱。人臣有三罪:一曰導非,二曰阿失,三曰 尸寵。以非引上謂之導,從上之非謂之阿,見非不言 謂之尸,導臣誅,阿臣刑,尸臣絀。進忠有三術:一曰防, 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 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下不鉗口, 上「不塞耳,則可有聞矣。有鉗之鉗,猶可解也;無鉗之 鉗,難矣哉!有塞之塞,猶可除也;無塞之塞,其甚矣。」 或曰:「在上有屈乎?」曰:「在上者以義申,以義屈。高祖雖 能申威於秦項,而屈於商山四公;光武能申於莽,而 屈於強項;令明帝能申令於天下,而屈於鍾離《尚書》 若秦二世之申欲,而非笑唐虞,若定陶傅」太后之申 意而怨於鄭,是謂「不屈。」不然,則趙氏不亡,而秦無愆 尤。故人主以義申,以義屈也。喜如春陽,怒如秋霜,威 如雷霆之震,惠若雨露之降,沛然莫能禦也。

或問人君人臣之戒。曰:「莫非戒也?」請問其要。曰:「君戒 專欲,臣戒專利,患之甚矣。」原本缺五字城重譯而獻珍,非 寶也。腹心之人,匐匍而獻善,寶之至矣。故明王慎內 守,除外寇而重內寶,雲從於龍,風從於虎,鳳儀於《韶》, 麟集於孔,應也。出於此,應於彼,善則祥,祥則福;否則 眚,眚則咎。故君子應之。

《鹽鐵論》:「君篤愛,臣盡力,上下交讓,而天下平。」

《說文》:「君者,尊也。臣者,牽也,心常牽於君也。」

《黃憲外史》:「夫君者,大臣之表也。故明主有《擊壤》之歌, 則大臣有輿人之誦。上有畫一之諺,則下有五褲之 謠。此表樹而影必從者也。」

《抱朴子官理》篇:「夫君猶器也,臣猶物也,器小物大,不 能相受矣。」

《文中子:問易》篇:「忠臣之事君也,盡忠補過。君失於上, 則臣補於下,臣諫於下,則君從於上,此王道所以不 跌也。」

《兩同書》,君者舟也,臣者水也,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臣 能輔君,亦能危君。是以三傑用而漢興,六卿強而晉 滅,陶朱在而越霸,田氏盛而齊亡。雖任使之同,而成 敗尤異也。

《鹿門隱書》,「不以堯舜之心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 周公之心為臣者,具臣也。」

《吹劍錄》: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雖不 君,臣不可不臣,何至如此?不如賈誼云:「主上遇其臣 如犬馬,彼將犬馬自待。」劉公摯亦云:「謂人以犬馬,彼 將以犬馬自為。」

《林下偶談》:「《堯典》有君道焉,猶《易》之乾也;《舜典》有臣道 焉,猶《易》之坤也。《詩周南》《召南》亦然。」

「《冊府元龜》良臣之於君也。有股肱之喻有腹心之寄 故存則倚任沒則追思此哲王之所同也。」漢氏而下 乃有懷其勳烈念其才德形於震悼發乎!喟嘆以至 申命文學頌其畫像親枉輿駕臨其館舍或裒述其 懿範或存記其讜言稱詠發於章句賵賻越於彝等 逮夫罷宴停樂驚食流涕靡涓日而發哀遙望車而 增慟。極云亡殄瘁之痛,深《憖遺》《𢌿予》之嗟。斯足以篤 愛賢之心,厚同體之義者。《傳》所謂「聽鼓鼙琴瑟而必 有所思焉」,其是之謂矣。

「夫琴瑟是聽,君子有志義之思;卿佐或虧,元首有股 肱之痛。君臣之道,不亦重乎!」粵若天曆餘分,鼎峙立 國,宋齊而下,互專霸業,必有良士,勤宣令圖,或經武 以著能,或緯俗而底績。及夫守節死義,先時物故,竭 誠率職,奄忽淪謝。是用震悼上心,悲涕斯集,形于嗟 歎,發乎言諭。乃至撤去盛食,具乃素服,託深辭干,文 誄攄,哀興于《風什》。躬設祖奠,親臨弔祭。易徽名而表 行,加異數以報功。賜予便蕃,追敘優渥。諒非德侔咸 一,情敦終始者,疇克以當之哉。

《傳》曰:禮大臣則不眩蓋夫勳德之重位望尊顯既注 意而屬任。又改容而體貌斯哲王之懿範也。至有虛 懷宴見前席咨訪或尊以官呼或異其禮數亦有告 歸謝病加渥縟之賜引年上綬進優崇之秩寵靈煥 赫度越彝等皆所以眷待舊老褒顯純懿厚股肱之 禮增堂陛之峻者也。非夫茂功懿行雋臣碩望其何 「以當之哉。」

《漁樵對問》:樵者謂漁者曰:「國家之興亡,與夫才之邪 正,則固得聞命矣,然則何不擇其人而用之?」漁者曰: 「擇臣者君也,擇君者臣也。賢愚各從其類,而為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