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書其文以賜晟,刻石于門。晟貞元九年八月薨,時 年六十七。上震悼出涕,廢朝五日,令百官就第臨弔, 命京兆尹李充監護喪事,官給葬具。「賻加等。」比大 斂,上手書致意送柩前曰:「皇帝遣宮闈令第五守進 致旨于故太尉中書令、西平王贈太師之靈曰:『天祚 我邦,是生才傑,稟陰陽之粹氣,實山岳之降靈。弘濟 患難,保佑王室,掃盪氛祲,廓清上京。忠誠感于人神, 功業施于社稷,匡時定亂,實賴元勳。洎領上台,克諧 中外,訏謨帝道,葉贊皇猷。常竭嘉言,以匡不迨,情所 親重,義無間然。方期與國同休,永為邦翰。比嬰疾恙, 雖歷旬時,日冀痊除,重期相見。弼予在位,終致和平, 豈圖藥餌無徵,奄至薨逝,喪我賢哲,虧我股肱,天不 整遺,痛惜何極!嗚呼!大廈方搆,旋失棟梁,巨川未濟, 遂亡舟楫。君臣之義,追痛益深,循省舊章,倍增感切。 卿一門裔嗣,朕必終始保持。況愿等弟兄,承卿教訓, 朕之志義,豈忘平生?縱卿不言,朕亦存信。比者卿在 之日,卻未見朕深心。今卿與朕長乖,方冀知朕誠志, 無以為念,發言涕零,是用躬述數行,貴寫所懷得盡。 臨紙遣使,不能飾詞,魂而有知,當體朕意』。」冊贈太師, 諡曰忠武。晟薨後,城鹽州,復鹽池,上賜宰臣新鹽,惻 然思晟,乃令致鹽于靈座。又時遣中使至晟第,存撫 諸子,教戒備至。聞愿等有一善,上喜形于色,眷遇終 始,無與晟比。

《李絳傳》:絳因奏對,極論中官縱恣,方鎮進獻之事。憲 宗怒,厲聲曰:「卿所論奏,何太過耶?」絳前論不已,曰:「臣 所諫論,于臣無利,是國家之利。陛下不以臣愚,使處 腹心之地。豈可見事虧聖德,致損清時?而惜身不言, 仰屋竊歎,是臣負陛下也。若不顧患禍,盡誠而論,旁 忤倖臣,上犯聖旨,以此獲罪,是陛下負臣也。且臣與 中官素不相識,又無嫌隙,祇是威福太盛,上損聖朝, 臣所以不敢不論耳。使臣緘默,非社稷之福也。」憲宗 見其誠切,改容慰喻之曰:「卿盡節於朕,人所難言者, 卿悉言之,使朕聞所不聞,真忠正誠節之臣也。他日 南面,亦須如此。」絳拜恩而退,宣宰臣令與改官,乃授 中書舍人,依前翰林學士。翼日,面賜金紫,帝親為《絳 擇良笏》賜之。

《容齋三筆》:「唐憲宗元和二年,製君臣事跡屏風。上以 天下無事,留意典墳,每覽前代興亡得失之事,皆三 復其言,遂采《尚書》《春秋後傳》《史記》《漢書》《三國志》《晏子 春秋》《吳越春秋》《新序》《說苑》等書君臣行事可為龜鑒 者,集成十四篇,自製其序,寫於屏風,列之御座之右, 書屏風六扇於中,宣示宰臣,李藩等皆進表稱賀。」 《唐書李玨傳》:「杜悰領度支有勞,帝欲拜戶部尚書,以 問宰相,陳夷行,答曰:『恩權予奪,願陛下自斷』。玨曰:『祖 宗倚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曰平章事,君臣相 須,所以致太平也。苟用一吏,處一事,皆決於上,將焉 用彼相哉』?」

《崔植傳》:植同平章事。穆宗問貞觀中治道最盛,何致 而然?植曰:「太宗資上聖,興民間,知百姓疾苦,故勵精 思治。又以房元齡、杜如晦、魏徵、王珪為之佐。君明臣 忠,聖賢相維,治致昇平,固其宜也。」

《卻掃編》:蔣伸為翰林學士,宣宗雅愛信。一日因語合 旨,三起三留,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伸不喻。未幾,以 本官同平章事。

《冊府元龜》:後唐莊宗初入汴時,張全義自雒赴覲,泥 首待罪,莊宗撫慰久之,以其年老,令人掖而升殿,宴 賜 盡歡,詔皇子繼岌、皇弟存紀等皆兄事之。 世宗顯德四年四月壬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李 穀扶疾見于便殿,宣令不拜,坐于御座側。穀始以車 駕南征大捷為賀,次以抱疾既久,請辭祿位。帝怡然 以勉之,且曰:「譬如家有四子,一子有疾,棄而不養,非 父之道也。朕君臨萬方,卿處輔相之位,君臣之間,分 義斯在,奈何以祿俸為言哉!」穀愧謝而退。

周太祖時翟光鄴權知京兆尹光鄴卒帝初聞訃至 慘然驚歎曰:「天不助余為治賢良之臣遽此奄忽非 獨予之不幸亦民之不幸也。傷哉。」

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朴暴卒,帝聞之駭愕, 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玉鉞卓地而慟者數四。 《南唐近事》:「元宗少躋大位,天性謙謹,每接臣下,恭慎 威儀,動循禮法,雖布素僚友,無以加也。一日御小殿, 欲道服見諸學士,必先遣中使數使宣諭,或訴以小 苦,巾裹不及冠褐,可乎?」常目宋齊丘為子嵩,李建勳 為史館,皆不之名也。君臣之間待遇之禮率類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