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唐書裴寂傳》:隋帝禪位,唐公固讓,寂開陳符命以勸。 又督太常具儀,撰日,唐公即位曰:「使我至此者公也。」 拜尚書右僕射,賜服玩不貲,詔尚食日給御膳,視朝 必引與同坐,入閣則延臥內,言無不從,呼為裴監,不 名也。

《劉文靜傳》:唐公踐天子位,擢納言。時多引貴臣共榻, 文靜諫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見群下,言尚稱名,帝 座嚴尊,屈與臣子均席,此王導所謂太陽俯同萬物 者也。」帝曰:「我雖應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無 嫌。」

《尉遲敬德傳》:「武德二年,秦王戰柏壁,敬德與尋相舉 地降,引為右一府統軍,從擊王世充。會尋相叛,諸將 疑敬德且亂,囚之行臺左僕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 曰:『敬德慓敢,今執之,猜貳已結。不即殺,後悔無及也』。 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寧肎後尋相者邪?釋之引見臥 內,曰:『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終不以讒 害良士』』。」因賜之金曰:「必欲去,以為汝資。」隱太子嘗以 書招之,贈金皿一車,辭曰:「敬德起幽賤,會天下喪亂, 久陷逆地,秦王實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無功, 其敢當賜?若私許,則懷二心,徇利棄忠,殿下亦焉用 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聞,王曰:「公之心如山岳,雖 積金至斗,豈能移之?」

《舊唐書孫伏伽傳》:「武德二年,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 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謟佞,上不聞過,下不盡 忠,至使社稷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 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 不逮。比每虛心接待,冀聞讜言。然惟李綱善盡忠款, 孫伏伽可謂誠直,餘人猶踵弊風,俛首而已,豈朕所』」 望哉。

《裴矩傳》: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或聞諸曹案典,多有 受賂者,乃遣人以財物試之。有司門令史受饋絹一 匹,太宗怒,將殺之。矩進諫曰:「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 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 齊禮之義。」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裴矩遂能廷 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薛萬徹傳》:太宗嘗召司徒長孫無忌等十餘人,宴于 丹霄殿,各賜以膜皮,萬徹預焉。太宗意在賜萬徹,而 誤呼「萬均」,因愴然曰:「萬均,朕之勳舊,不幸早亡,不覺 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膜皮,呼「萬均」以 同賜,而焚之于前。侍坐者無不感嘆。

《岑文本傳》:文本拜中書令,太宗伐遼,凡所籌度,一皆 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平常。 太宗見而憂之,謂左右曰:「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 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 尋卒。其夕,太宗聞嚴鼓之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 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

《魏徵傳》:太宗新即位,勵精政道,數引徵入臥內,訪以 得失。徵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 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 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之曰:「卿所陳諫,前後二百餘 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或有言徵阿黨親戚者, 帝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無狀。彥博奏曰:「徵為人 臣,雖存形跡,不能遠避嫌疑,遂招此謗。雖情在無私, 亦有可責。」帝令彥博讓徵,且曰:「自今後不得不存形 跡。」他日,徵入奏曰:「臣聞君臣協契,義同一體,不存公 道,惟事形跡。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則邦之興喪,或 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願陛下 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帝曰:「忠良有異乎?」徵曰: 「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龍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 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身受誅 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遠 矣。」帝深納其言,賜絹五百匹。會皇孫誕育,召公卿賜 宴。太宗謂侍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 險,元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 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 之名臣,何以加也。」於是親解佩刀以賜二人。十六年, 拜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故。徵自陳有疾,詔答曰: 「漢之太子,四皓為助,我之賴公,即其義也。知公疾病, 可臥護之。」其年稱綿惙,中使相望。徵宅先無正寢,太 宗欲為小殿,輟其材為徵營構,五日而成。遣中使齎 素褥布被而賜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篤,輿駕再幸其 第,撫之流涕,問所欲言。徵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 亡。」後數日,太宗夜夢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太宗 親臨慟哭,廢朝五日,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 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賻絹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 昭陵。及將祖載,徵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以一品 禮葬,羽儀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竟以布車載 柩,無文彩之飾。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 出郊外,帝親製碑文,并為書石。後追思不已,賜其子 實封九百戶。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 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