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御蓋,卒於軍,帝憫悼之尤甚。遵喪至河南縣,詔遣百 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還幸城門,過 其車騎,涕泣不能已。喪禮成,復親祠以太牢,如宣帝 臨霍光故事,詔大長秋謁者河南尹護喪事,大司農 給費。至葬,車駕復臨,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 士軍陳送葬,諡曰成侯。既葬,車駕復臨其墳,存見夫 人室家。其後會朝,帝每歎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 祭征鹵者乎!」遵之見思如此。

《鄧禹傳》:「顯宗既位,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 向,甚見尊寵。居歲餘,寢疾,帝數自臨問。」臣當北面尊如賓故令東 向

《左雄傳》:雄為尚書令,是時大司農劉據以職事被譴, 召詣尚書,傳呼促步,又加以捶撲。雄上言,「九卿位亞 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動有庠序之儀。孝明 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帝從而改之。其後九卿無 復捶撲者。

《楊震傳》:震長子牧,牧孫奇,靈帝時為侍中。帝嘗從容 問奇曰:「朕何如桓帝?」對曰:「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 比德唐堯。」帝不悅曰:「卿強項,真楊震子孫,死後必復 致大鳥矣。」

《蜀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 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 勿復言羽飛乃止。」

《霍峻傳》: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在官三年,年四十卒, 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 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 上,當時榮之。

《委巷叢談》:劉先主破成都,置酒為樂。龐統諫曰:「伐人 之國而樂之,非仁也。」先主怒曰:「武王勝商,前歌後舞。」 既而悔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曰:「君臣皆失言。」 《魏志程昱傳》:「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 祖賜待益厚。」

《郭嘉傳》: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 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 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 「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 為司空軍祭酒。

《荀攸傳》:攸字公達,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 內勇,外弱,內彊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 顏子甯武不能過也。」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 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嘗病,世子問病,獨拜 床下。其見尊異如此。攸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 涕。《魏書》載,太祖令曰:「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 無毫髮可非者。」又曰:「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 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 達即其人也。

《吳志魯肅傳》:「周瑜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 功業,不可令去。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乃 獨引肅垚 合榻對飲,因密議天下之務。張昭非肅謙下 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麤疏,未可用。權不以介意, 益貴重之。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懽 迎之,而肅獨不可,權歎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卿 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諸葛瑾傳》:劉備伐吳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 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 孤之不負子瑜也。」《江表傳》曰:瑾之在南郡,人有密 讒瑾者,此語頗流聞于外。陸遜表保明瑾無此,宜以 散其意。權報曰:「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 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元德昔遣孔明至 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于義為 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元 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質 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 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 并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 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知卿意至,輒 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呂蒙傳》:「荊州既定,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 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 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鍼加,權為 之慘慼,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 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 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 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 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 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 悲感。

《凌統傳》:統卒時年四十九,權聞之,拊床起坐,哀不能 自止,數日減膳,言及流涕,使張承為作銘誄。二子烈 封,年各數歲,權內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賓客,進見 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歲,令葛光教之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