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篇》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

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於 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 侯事天子」而已。

《說苑臣術篇》:秦穆公使賈人載鹽,徵諸賈人。賈人買 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將車之秦。秦穆公觀鹽,見 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遠,以險而牛何以肥也?」對曰: 「臣飲食以時,使之不以暴,有險,先後之以身,是以肥 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為衣冠與坐,公 大悅。異日與公孫支論政,公孫支大不寧,曰:「君耳目 聰明,思慮審察,君其得聖人乎?」公曰:「然。吾悅夫奚之 言,彼類聖人也。」公孫支遂歸,取鴈以賀曰:「君得社稷 之聖,臣敢賀社稷之福!」公不辭,再拜而受。明日,公孫 支乃致上卿以讓百里奚曰:「秦國處僻民陋,以愚無 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處其上,請以讓之。」公 不許。公孫支曰:「君不用賓相而得社稷之聖臣,君之 祿也;臣見賢而讓之,臣之祿也。今君既得其祿矣,而 使臣失祿,可乎?請終致之。」公不許。公孫支曰:「臣不肖 而處上位,是君失倫也。不肖失倫,臣之過;進賢而退 不肖,君之明也。今臣處位,廢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 臣將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為上卿以制之,公孫支 為次卿以佐之也。

《新序雜事篇》:晉人伐楚,三舍不止。大夫曰:「請擊之。」莊 王曰:「先君之時,晉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晉伐楚,是寡 人之過也。如何其辱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時,晉 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晉伐楚,是臣之罪也,請擊之。」莊 王俛泣而起,拜諸大夫。晉人聞之曰:「君臣爭以過為 在己,且君下其臣猶如此,所謂上下一心,三軍同力, 未可攻也!」乃夜還師。

《左傳》宣公十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於宋。宋人使 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 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 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 其君命。楚子將殺之,曰:『非我無信,女則棄之』。對曰:『臣 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 為利,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臣之 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 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

《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臺,子猶馳而 造焉。公曰:「惟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 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曰:「異。和如羹焉,君子食之,以 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 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 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 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 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問》上篇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 夷吾,保乂齊國,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糾合兄弟,撫存 翌州,吳越受令,荊楚惛憂,莫不賓服,勤於周室。天子 加德,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今寡人亦欲存齊國之 政於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 子之業。」晏子對曰:「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賢,國有什 伍,治遍細民,貴不凌賤,富不傲貧,功不遺罷,佞不吐 愚,舉事不私,聽獄不阿;內妾無羨食,外臣無羨祿,鰥 寡無饑色,不以飲食之辟害民財,不以宮室之侈勞 人力,節取于民而普施之。府無藏,倉無粟,上無驕行, 下無諂德。」是以管子能以齊國免于難,而以吾先君 參乎天子。今君欲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子》之業,則 無以多辟傷百姓,無以嗜欲玩好怨諸侯。臣孰不承 善盡力,以順君意?」今疏遠賢人而任讒諛,使民若不 勝,藉斂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多求于諸侯而 輕其禮,府藏朽蠹而禮悖于諸侯,菽粟藏深而怨積 于百姓,君臣交惡而政刑無常,臣恐國危失而公不 得享也,又惡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子》之業乎?」 景公問《晏子》曰:「為君身尊民安,為臣事治身榮,難乎 易乎?」晏子對曰:「易。」公曰:「何若?」對曰:「為君節養其餘以 顧民,則君尊而民安,為臣忠信而無踰職業,則事治 而身榮。」公又問:「為君何行則危,為臣何行則廢?」晏子 對曰:「為君厚藉斂而託之為民,進讒諛而託之用賢, 遠公正而託之不順,君行此三者則危。為臣比周以 求進,踰職業防下隱利而求多,從君不陳過而求親, 人臣行此三者則廢。」故明君不以邪觀民,守則而不 虧,立法儀而不犯,苟有所求于民,而不以身害之。是 故刑政安于下,民心固于上。故察士不比周而進,不 為苟而求。言無陰陽,行無內外,順則進,否則退,不與 上行邪,是以「進不失廉,退不失行」也。

《雜上篇》:景公飲酒,夜移于晏子,前驅款門,曰:「君至。」晏 子被元端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 事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 願與夫子樂之。」晏子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 臣不敢與焉。」公曰:「移于司馬穰苴之家。」前驅款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