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佛,順義王俺答亦崇信之。萬曆七年,以迎活佛為名, 西侵瓦剌,為所敗。此僧戒以好殺,勸之東還。俺答亦 勸此僧通中國。乃自甘州遺書張居正,自稱釋迦摩 尼比丘,求通貢,饋以儀物。居正不敢受,聞之于帝。帝 命受之,而許其貢,由是中國亦知有活佛。此僧有異 術,能服人,諸番莫不從其教,即大寶法王及闡化諸 王,亦皆俯首稱弟子。自是西方止知奉此僧,諸番王 徒擁虛位,不復能施其號令矣。」 按《闡化王傳》,「萬曆 七年,貢使言,闡化王長子扎釋藏卜乞嗣職,如其請。 久之卒,其子請襲。神宗許之。而制書但」稱「闡化王」,用 閣臣沈一貫言,加稱「烏斯藏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 化王。」其後奉貢不替。所貢物有畫佛、銅佛、銅塔、珊瑚、 犀角氆氌、左髻、毛纓、足力、麻鐵力麻、刀劍、明甲胄之 屬。諸王所貢亦如之。

皇清

世祖章皇帝順治五年

《大清會典》。「順治五年,陝西巡撫奏稱烏斯藏闡化王」

遣索訥木剌希喇嘛、率一千人進貢。繳送明季所給誥命三道、敕四道、鍍金銀印一顆。奉

旨換給。禮部題定、三年進貢一次。每次以百人進貢

准十五人到京,其餘留邊,著為定例。其回時馬匹車輛及沿途食用火牌,兵部給發。仍行陝西布政司給與勘合,送部存案,俟再來時對照。禮部差通事序班送至河州衛,交該撫護送出境。烏斯藏,即吐蕃地。順治五年,闡化王入貢,定貢期三年一次,貢道由陝西。十七年,《大寶》法王、灌頂國師、圓通妙濟國師從雲南進貢。貢物:「鍍金銅佛三尊,畫佛十軸,銅塔十座,舍利子三顆,珊瑚七株,犀角四隻,黃左髻帽十六頂,各色氆氌二百一十八匹,各色花氆氌五十匹,各色㲲鬣錦二十四匹,阿魏五斤,黑香十四斤八兩,白海螺二十箇,白纓子五箇,黑纓子十三箇。」

順治七年

《大清會典》:「順治七年,陝西總督咨稱河州總理國師」

《韓禪巴》遣徒繳明所給《敕書》一道、銅印一顆,禮部題准換給。

闡化王差噴錯《堅剉》等喇嘛進貢至京繳明季所給誥命六道、敕書五道、敕諭二道、鍍金銀印一顆。禮部題准換給噴錯堅剉等八人。

誥命八道。鍍金銀印一顆

順治八年

《大清會典》。「順治八年,陝西巡撫奏稱河州衛鎮祥堡」

顯慶寺灌頂大國師丹巴《堅錯》,「繳明所給鍍金銀印一顆,都總銅印一顆,敕諭一道,誥命一道。弘化寺普應禪師諾爾布《堅錯》,繳明所給銀印一顆,都綱司銅印一顆,敕諭一道。」 莊浪感恩寺番僧盧老藏靈真,繳明所給劄付一張,禮部題准,俱行換給。

河州番寺,順治八年,顯慶寺、弘化寺、莊浪感恩寺進貢。貢道俱由陝西。貢物:馬、氆氌、舍利子、酥油、駱駝、豹皮。舊有佛像、銅塔。番犬後俱免進。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年,闡化王遣索訥木畢拉西等進。」

陝西總督奏稱、「西寧衛瞿曇等九寺國師、禪師、喇嘛進貢繳明所給誥敕、印劄,懇請換給。」 禮部題准:瞿曇寺國師公葛丹淨封為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給鍍金銀印一顆;渣思歡《卓爾》封為觀定廣濟弘善國師,給「慈光普照」 象牙圖書一方。各給

誥命敕諭一道。其都總拉思俄卓爾、給都總敕諭一道。銅印一顆。西寧番寺、順治十年、瞿曇等

九寺進貢。又西納演教寺進貢,貢道俱由陝西貢物:舍利子七顆,藏菩提數珠二串,琥珀八顆,各色氆氌二十四匹,猞猁猻皮二張,狼皮二張,狐皮四張,酥油二罎,馬十二匹。淨寧菩提寺國師沙拉索南封為「妙聖惠濟觀定大國師」 ,給鍍金銀印一顆。

誥命敕諭各一道。《劄付》一張

貢物:「舍利子七顆,佛眼數珠二串,琥珀八顆,各色氆氌十二匹,阿魏一封,黑香一封,酥油二罎,馬六匹,駱駝一隻。」

淨覺寺國師班珠兒堅錯,封為「淨慈優善國師」 ,給銀印一顆。

誥命敕諭各一道。國師喇嘛渣西堅錯、給弘修善

道象牙圖書一方。靈真堅參給心性了無象牙圖書一方,旦巴舍拉給堅修梵性象牙圖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