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江,將破數州民田,調江浙二十五州丁夫,所費百萬 計。朝廷」遣官視可否,驤條析利病,力止之。

《江南通志》:崇寧二年,宗正丞徐確提舉常平,考《禹貢》 「三江之說,以為太湖東注于海,松江正在下流,向來 湖泥堙塞,水溢為患。請自封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 浦,直濬海口七十四里,以常平錢米十八萬三千餘 充調夫之費。」因令飢民就食,確躬操畚鍤以先之,水 道遂通。

《宋史河渠志》:「大觀元年五月,中書舍人許光凝奏:臣 向在姑蘇,遍詢民吏,皆謂欲去水患,莫若開江濬浦。 蓋太湖在諸郡間,必導之入海,然後水有所歸。自太 湖距海有三江,有諸浦,能疏滌江浦,除水患,猶反掌 耳。今境內積水,視去歲損二尺,視前歲損四尺,良由 初開吳松江,繼濬八浦之力也。吳人謂一江有一江 之利,濬一浦有一浦之利。願委本路監司與諳曉水 勢精強之吏,遍詣江浦,詳究利害,假以歲月,先為之 備,然後興夫調役,可使公無費財而歲供常足,人不 告勞而民食不匱,是一舉而獲萬世之利也。」詔吳擇 仁相度以聞。

《宗室列傳》:「子潚字清卿,秦康惠王後,為兩淮轉運副 使。朝廷遣人檢沙田、蘆場,欲概增租額,子潚以承買 異冒占,力止之。時議者言:田之並太湖者被水患,宜 分道諸浦注之江。詔子潚往案視,還言:太湖當數州 巨浸,豈松江一川所能獨泄。昔人於常熟北開浦二 十四以達大江,又開浦十於崑山東南以入海。今皆 堙塞,宜加疏浚。」從之。遂浚常熟東柵至雉浦,入於涇 谷。又疏鑿福山塘,至尚市橋北注大江,分殺其勢,水 患用息。

《蘇州府志》:高宗紹興二十三年,諫議大夫史才言:「浙 西民田最廣,而平時無甚害太湖之利也。近年瀕湖 之地多為兵卒侵據,累土增高,長堤彌望,名曰壩田。 旱則據之以溉,而民田不沾其利,澇則遠近泛溢,而 民田盡沒。欲乞盡復太湖舊跡,使軍民各安,田疇均 利。」

紹興二十四年九月,右奉議郎、大理寺丞周環言:「臨 安、平江、湖、秀四郡低下之田,多為太湖積水浸灌,緣 溪山諸水連接,并歸太湖,東南由松江入海,東北由 諸浦入江。其沿江洩水,惟白茆浦最大,望令有司相 視開決。」

《宋史河渠志》:「孝宗淳熙十年,以淛西提舉司言,命秀 州發卒濬治華亭鄉魚祈塘,使接松江太湖之水。遇 旱,即開西閘堰,放水入泖湖,為一縣之利。」

《松江府志》:「孫子秀字元寔,紹興府餘姚縣人。紹定五 年舉進士。其後調吳縣主簿。有妖人自稱水仙,太保 知府王遂將使治之,俱莫敢行。子秀奮然請往,焚其 廬,碎其像,沉其人于太湖,曰:『實汝水仙之名矣』。妖遂 絕。」

《太平清話》:林屋洞東,吳越錢王於此投金簡以祭洞 觀。宋淳祐丁未七年大旱,生民於湖濱漉出金簡,長 一尺五寸,闊六寸,上刻字曰:「天下兵馬副元帥吳越 錢王。」

《蘇州府志》:「常懋,武康人,知平江府。值飛蝗,幾及境,疾 風飄入太湖。」

《湖州府志》:「德祐二年丙子歲,元兵圍安吉州,知州趙 良淳與提刑徐道隆同守。時元兵迫行都,召道隆入 衛,道絕不通,乃由太湖經武康、臨安縣境勤王。范文 虎致書誘良淳降,良淳焚書斬其使。」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三十年六月己酉,詔濬太湖。」 《成宗本紀》:「大德三年十一月丁酉,浚太湖及澱山湖。」 《蘇州府志》:「大德五年七月朔,大雨,太湖水挾颶風湧 入城中路學廟堂崩,縣治公署居民捲入半空,死者 萬計。海道千戶朱旭運米千石以拯之。」

文宗至順元年十月,大風,太湖水溢。

《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二年九月庚辰,湖州安吉縣久 雨,太湖溢,漂民居二千八百九十戶,溺死男女百五 十七人。命江浙行省賑卹之。冬十月辛酉,吳江州大 風雨,太湖溢,漂沒廬舍孳畜千九百七十家。命江浙 行省給鈔千五百錠賑之。」

《湖州府志》:「至順二年,歲恆陰,太湖溢,漂民居三千餘, 男女溺死者幾六千。」

《蘇州府志》:「至正二年大水,太湖溢,湧入民居,頃刻倒 蕩。」

《嘉興府志》:「至正十九年秋七月三日,郡城東馬橋白 龍掛,奇風怪雨,天闇黑若深夜,壞民居五百餘所,大 木盡拔,自半空墜折為二,從城北麗橋望太湖而去。」 《宜興縣志》:「元烈金氏名少安,幼聰慧知書,適本邑姚 臨,事姑孝謹。至正壬辰,兵起,臨挈老稚入太湖,遊兵 追之,金度不免,與夫訣曰:『汝有老父,宜善保我,誓以 死』」,即抱幼女赴水。

《松江府志》:「夏原吉字維哲,湖廣湘陰人。洪武二十三 年鄉舉,授戶部主事,歷本部右侍郎,充福建採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