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7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燼,乍隱乍見。一時賓僚不覺稽首,恍」然見身世於般 若光中。僧眾合爪詣公賀曰:「相君福人也,且致誠,故 能成此一段勝緣,當有無量福德。」不浹旬,皇帝詔公 代其父丞相南伐,攝知行臺軍馬事,大饗隆慮。或云: 「疇昔之禱斯驗歟?」因許為寶巖功德主。主僧乞余文 以為記,余曰:「事苟涉怪誕,固非吾道所取。雖然,韓潮 陽之石廩,蘇登州之」海市,世代人物自不能齊,豈精 誠感召之際,而造物者亦有所適莫耶?況自榮公至 於宰丞,宰丞方爾而復有公,其所以光明烜赫者,焰 焰相續而照燿當世。噫!此非公家無盡燈耶?此燈能 燃之,而使與此山相始終,是所期於公也。公曰:「余雖 不敏,請事斯語。」

《林縣險要圖說》
明·張應登

「此林縣西山之險要也。」險隘處所,均屬太行之支節。 其北由百餘里而入,有馬塔口、虹梯口,迤南則為蟻 尖寨。寨之南為魯班壑,又南則有斷金橋、風門口。東 峻岅、崔八口、「關牆嶺,距邑七十餘里而上,總之南北 相連,人跡可及。其險而當守者,首蟻尖寨,次斷金橋, 其餘則崎嶇樵徑,車不得方軌,馬不得成行,上下為 難,無容慮已。何者?蟻尖寨西北距縣四十里,由姚村 迤西五六里,為東寨門口,上有黃蒼岩等泉十處,中 有官廳三楹,營房二十楹,原為官民戍守而設也。北 有教場,廣闊七十步,可容馬卒千餘。南有倉厫,遺址 尚在,廣闊二十步,可貯粟穀萬石。自倉厫南,由小蟻 尖寨、大蟻尖寨、古岩口東,蓋頭泉、小」臨清水泉,至西 蓋頭泉還,距營房約二十五里餘。獨百巖口東西蓋 頭泉,各有樵徑,可攀緣而上,宜划削之,以絕磎徑。又 自教場北由朱路岩,亦有樵徑,宜划削也。其北柳樹 水泉、百戶水泉、磑臼焦水泉,俱營房正西。山西漆樹 溝水泉,南柳樹水泉、蓮花水泉,俱大蟻尖寨山後西 面。凡水泉皆可以資「軍用。斷頭岩至西蓋頭泉,南北 三十五里,東寨門至寨西後溝,東西關十五里,總週 八十里而多,俱屬官軍往來哨守。西寨、後溝有通山 西磎徑,已經堵截,往來不通,而法久令廢,成路久矣。 乃今划削,費計石粟,止留一面,上下便於防守足矣。 其斷金橋去縣西南五十里,由桃源店西上,有水泉 一道」,與山西平順縣接壤。險峻,一橋可渡一人,倘一 夫而當關,真萬夫之莫敵。東西咽喉,行者絡繹。萬曆 十五年,因歲荒,設官二員,領軍二十,分班守把,信為 有見。今既事寧,亦宜掣回。何者?冗食之足慮,而騷擾 之可虞也。夫蟻尖寨下險上平,水泉數十,可屯萬軍, 此非不軌者思藉以逞哉?曹魏、高齊,倉屯瓦礫,猶有 可辨,自古防之矣。官軍輪守,向義為長,而未及因水 開田之利,將使守軍操戈終日,而不事一生計耶?此 其所以困之也。「合無守軍,攜家屯住,各因其泉之下 流,隨宜開墾,佈種自獲,不必起科。唯其數年大利之 後,斟酌抵當行糧分數,則地利以興,險阻以固,而軍 無困守之慮矣。」

《創修隆慮山王相巖記》
張學顏

「嘉靖辛酉歲,予宦遊中州,涉黃河之滸,探伊、洛之源, 玩畫卦臺於宛丘,觀測影臺於嵩嶽。遊砥柱,思神禹 之功,度函關,訪伯陽之跡。挹王喬於爛柯洞,懷孫登 於蘇門山。又經伊闕,祀王屋,躋崆峒,宿少室。凡名山 勝地在中州者,歷覽幾無餘矣。獨聞有王相巖者,未 暇至焉。」後有道流趙得秀者,與予同里閈,一日繪巖 之形,與所修殿宇洞菴之圖,來謁於光霽之圃。予展 圖詳閱,復起前日登臨之興。雖未即驅車一往,而巖 已在目中,遂因得秀之請,以為之記。按太行山,起遼 海,環燕趙,自恆嶽以達於隆慮萬山之中,東去相州 百五十里,去林縣西北二十五里。兩山中斷壁立如 門,因相傳為魯班門,漢夏馥棲隱之處也。千餘年來, 人跡罕到。得秀自少棄家雲遊至此,遂卜居焉。由魯 班門入,建一小庵,為遊覽者暫憩之所。轉而南,丹崖 陡峻,不可以步,迺架棧聯梯以登。復就石鑿池,承大 峰嶺水簾洞所出寶泉水下流,石潔水清,天光澄映, 名為「仰天池。」自池東北,懸梯三磴,始達於巖之坪。內 修山門一座、玉皇閣「一座,五氣朝元洞一處,懸橋洞 一處,客樓、齋樓、廚樓、庫樓三楹。」採石於山,取穀於田, 不由募,不假役。始於嘉靖己丑,迄於嘉靖甲子。經三 十餘年,巖之景始備,巖之名始彰。是山靈若有待於 得秀,然非得秀,立志堅苦,亦難以底於有成。嗚呼!蓬 壺閬苑之境,渺不可知,飛昇羽化之術,亦難盡信。獨 僻處巖穴,嘯傲煙雲,山常在目,水常在耳,榮辱利害, 是非毀譽,舉不入於其心,以涵真煉性,保和延年者, 吾儒亦有取焉。豈非以池鳳之蹲不如海鷗之無虞, 犧牛之美不如澗鹿之忘機乎?古今賢哲,每於進退 出處之際,談如燭照,而往往奔趨塵途,汨沒苦海,役 此身於不知所終之地。又豈非羨軒冕而「厭韋布,戀 朝市而忘山林之思乎?」故陳圖南諭錢若水以勇退, 魏仲光諷寇忠愍以辭榮,達人遠識,真足以抑競進 之心,而啟嘉遯之趣。是巖既幽且潔,可稼可居。即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