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門、中門兩層,諸生朔望講誦有地矣。而魁星閣原建於廟前,後傾廢土;同知高映厚創建於廟之左。因歷年文風不振,署州事張彥紳於康熙四十五年復移於廟之前。「文星拱映」 ,古制聿新。

棟川書院 在府城外西隅。明正德間,知府黃澍建。按《州志》:「久廢。」 康熙三十三年,知府姚諧買地於府治東南,基址弘敞。捐俸鳩工,建書院二層,仍名「棟川。」 上建講學廳,前啟箭亭,左右有棟川、書院二坊,有碑記。

南中書院 在府城外東隅。明萬曆間,參政李材建。

三台書院 在府儒學右。明萬曆間,知府鼎建。今俱廢。

府義學 :在文昌宮。康熙二十九年,知府丁煒捐俸延師訓課。

姚州儒學 舊無設,附府學。

義學二 :一在五雲宮,一在關聖祠。康熙二十九年,知州胥琇捐俸延師訓課。按《州志》:在明倫堂左,州治之右,原係府儒學署地。康熙四十八年,知州陸元楷建堂室兩層,左廂大門。知府王廷琦、知州管掄,歷年延師教訓,子弟從學者眾,人文蔚起。

外州縣

大姚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王佩建。歲久漸傾。

皇清康熙三十年,知縣孔貞瑄重修。

白井提舉司儒學 :在司治正北,原設社學,竈籍諸生俱寄入府、縣學。明崇禎間,提舉楊燦輝詳請建學設官。

皇清順治己亥,奉裁,「儒童」仍歸府縣考試,殿廡漸傾。

康熙五年,提舉趙大生建葺。九年,提舉嚴一詔修「啟聖祠。」 二十二年,提舉夏宗堯增修。春秋丁祭。

義學 在龍吟寺。康熙二十八年,提舉夏宗堯捐俸置田,延師訓課。

姚安府戶口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

原額人丁,并康熙十年編審清出,除頂補老故外,共丁二千五百六十三丁,額徵丁銀八百四十五兩三錢一分。又康熙二十五年編審清出人丁二十四丁,應徵銀八兩四錢二:共丁二千五百八十七丁,共銀八百五十三兩七錢一分。又額外康熙二十五年編審增出沐莊人丁四十六丁,應徵銀一十兩一錢二分。

康熙七年,奉裁,中屯所軍舍人丁歸縣徵收。原額軍舍人丁并編審清出,除頂補老故外,共丁四百一十一丁,額徵丁銀一百七十六兩二錢二分。

姚州

康熙五十年編審,本州實編民丁共二千二百三十一丁,每丁一例編銀三錢五分。

實編軍丁,共八百丁,上丁每丁編銀六錢二分,中丁每丁編銀四錢八分,下丁每丁編銀二錢八分。

實編舍丁四十七丁,每丁編銀三錢五分。大姚縣:

實編人丁四百零四丁,內有流寓人丁三十丁,故絕無徵。

德歸二里,實編人丁三百七十四丁。每丁一例編銀一百六十兩八錢二分。

歸正新增莊丁四十七丁,編銀十兩三錢四分。實徵軍丁三百七十五丁,編銀一百五十二兩五錢四分。

實徵舍丁四十丁,每丁一例編銀六錢二分,該銀二十四兩八錢。

姚安府田賦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府總

原額民賦田地共二千六十五頃六十三畝八分九釐六毫二絲四忽八微九纖三塵。查額內尚有荒蕪田地,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夏稅折色麥一千五百八十石九斗三升三合九勺一撮五粒九顆二粟。

實徵秋糧本折米一千七百九十石五斗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