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嵐》熱氣蒸人,如釜如甑。利在速行,非橋不可。

皇清康熙四年,知府米璁重建。

錫鉛橋 在府北八十里。明崇禎十七年,知府曾瑞來建。木橋瓦屋,疊石為墩,堅固可久矣。「猛石橋 」 ,未載處所。

大橋 在府北一百六十里,往隆昌大路。康熙四年,知府米璁修。

小橋 :在府北一百四十里,往隆昌大路「太平橋 」 ,未載處所。

觀音寺橋 在府南三里許,三官閣山下,路通雲州。

歸化橋 在府南十五里。路通雲州大路,舊橋為水所沒已久。康熙三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麻臘寨橋 在府南七十里。路通雲州,舊橋沖壞,石址無存。康熙年間,知府米璁捐俸同耆民修建。

大橋 在府北一百六十里,又名猛家橋,路通蒙化。明末,知府曹巽之捐俸建。

永濟橋 在大橋之西,相去二里。明末,知府曹巽之建。

歪泥橋 在木龍里。路通永平,去府二百五十里。康熙二年,永平生員馮家訓修建。

克麻橋 在牛街坡下,通來宣橋大路。秋夏多為澗水所阻,過者稱難。康熙二年,知府米璁捐俸重建。

來宣橋 在府北一百八十里牛街驛濞溪江上通蒙化。其渡最險。明末焚燬。

皇清康熙元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橋,長九丈兩端。

挽以鐵纜,上覆瓦屋二十一楹。九年復燬,巡撫李天浴、布政使崔之瑛、按察使張彥珩等捐俸檄知府許弘勳督修。

鳳鳴橋 在府城西。康熙元年,巡撫、司、道各捐俸,檄知府米璁督修。

宣德橋 知府劉芳聲建。

泗水橋 在城外東南角。

翁起橋 知府李文淵重修。

天順橋 「耆民」 張所蘊等同建。

攸往橋 :「知府劉芳聲建。」

永順橋 :「知府董永艾建。」

迎春橋 :「知府李文淵建。」

瑞虹橋 「知府徐欐重修。」

遠來橋 「知府徐欐重修。」

黑惠江渡 :在赤龜山下。

瀾滄江渡 在府東北八十五里。

雲州

永鎮橋 在州北四十里。地名「溫萌。」

長安橋 在州之北五十里,地名「猛郎。」

廣德橋 在州之南十里。貢生劉次、徽州民張文甲、盧應祥、僧默契共建。年久傾塌,州民楊貴宇重修。

新惠橋 在州之南十二里舊城之右,合州紳衿耆庶《漢彝》人等同修。於康熙五十三年大水沖壞。今改為「鐵索橋。」

冨春橋 在州之東五里。先年連修三次不果。

皇清康熙丙申年,永北府程署理順寧兼攝「雲州捐。」

穀四十石,給公銀三十兩,委貢生李恭、孔忠等鳩工督役,募化銀錢,於本年五月中告成。橋鎖順旬、二水關、一州風脈、兩牙頭,高架水中。其橋既長且闊,乃雲陽第一橋也。

小藤橋 在州之南,地名「猛賴。」

石橋 ,出蒙化路。計六座俱知州張鶴塘捐俸重建。

鎖水橋 在州舊城。本府河水所經。馬鞍山居岸北,舊城沙汀拱岸,南橋以「鎖水。」 知州刁飛龍捐俸重修。

永安橋 在城北門外,今廢。

小板橋 :在城北十里,地名「鹽井哨。」

順寧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

順寧府治 舊在麻陋缺村,明永樂十六年建。萬曆二十六年,巡撫陳用賓遷建於城內鳳山下。按《府志》:在城西建東向大門一座,儀門一座,大堂五間,堂下兩廡吏書房各八間,川堂三間,大樓五間,花廳三間,知府王縉建,額曰:「背山堂。」 書房三間,知府米璁建,額曰:「品竹居。」 花亭一座,知府董永艾修建,題額曰:「問梅亭。」 有石鐫「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