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日迷漫如霧。朝夕陰霾。酷暑而晝生寒。日午即如近暮矣。

瀾滄江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與漾濞江合,在府境接壤處。遶州境而東,入景東猛緬界。江水到冬臘月,其色黑綠,兩岸皆險峻。高山夾流,其水寒甚。因上流過麗江,金寒則水冷,無論四季,人墮入水,強半不能出。若牲畜浮渡者,每癯瘦患證。蓋冷氣侵骨,較他水又有異焉。

四十八道水 ,在州之南一百里。自永鎮關起,至猛賴大河止,約五六十里。一水曲繞於重岡複嶺之下。出其途者,踰山渡澗,凡數十次而後盡渡水,方能達路。行路必要渡水,且林谷幽怪,石磴嶔峙,合抱參天之樹,密如毛髮,蔓草薜蘿,充塞道路,人煙絕無虎豹。時有非結伴不敢經過。

順甸河 在城南三里。府城之河與猛石河,自舊城合流,而環遶州前。每於夜靜時,遠聞潺潺琅琅如佩玉聲。

小龍河 在州南一里。河出邦蓋山及各山凹。會來之水,與順甸河合流,淺溢靡常。間或夏月,人馬浮涉,有至中流而漂去者,值其忽漲故也。神舟渡 在太平哨之下十里,往蒙化府交界,用大板船濟渡。

漫乃江 ,在阿輪山東五里,係往景東之咽喉,用木槽船渡。

猛賴河 在州南八十里。河之上流,名「大河」 ,從猛緬界來。

《南看河 ,由順寧遶州之左》。

水利附

本府

天澤塘 在樂平山椒。土官猛寅鑿塘注水,周半里許。

雲州

洪塘 在鎮彝山下

李家壩   、《桃園河   水》。溝、三岔溝、   和尚壩、   石岩潭。

順寧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

順寧府城池 :在鳳山之中。明萬曆二十八年,巡撫陳用賓檄知府余懋學建。周七百二十丈,高二丈一尺,甃以磚。設四門:東曰「朝天」 、南曰「慶雲」 、西曰「永定」 、北曰「隆昌。」

皇清康熙三年,知府米璁重建「四樓。」三十年秋霪雨。

東、南二樓,瓦飛棟折,二座傾圮,知府徐欐捐俸重修,屹然如故。三十八年,西、北二樓將傾,知府董永芠捐俸修,煥然一新。

外州

「雲州城池 ,原係大候寨,改為大候土州」 ,嗣又改土設流,並無城郭。至明萬曆三十年,知州劉秉已奉文建磚城,至三十一年告竣。高一丈六尺,週圍共六百一十四丈零,垛口一千六十零四箇。東西南北城樓四座,高三丈六尺,闊四丈一尺,止開東、南北三門。西門為關,風脈不開。今樓年久已廢。於崇禎八年,守備王之將於城外開壕溝,週匝環遶,寬二丈,深一丈。久因雨水壅填過半,未易修濬。

順寧府關梁考        通志

本府

把邊寨關 在府南六十里,為順雲扼吭地,路通蒙、景二府。

浦關

慍馬罕關

等喇關

臘門關 俱在府境

迎恩橋 去府二里,在東門外,《永蒙路》經之。矩府王政重修,挽以鐵索,甚堅固。

衢亨橋 在府北城下。明崇禎十七年,知府曾瑞來建。

行春橋 在府東城外一里,往東山寺路經之。康熙四年,知府米璁捐俸重修。

右甸大橋 明崇禎十五年,通判謝天祿捐俸重修。

枯柯大橋 去府二百五十里。明知府李忠臣建。挽以鐵索,巨木為棟,上覆瓦屋,水出毒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