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雞冠山

鳳山 山勢翔舞,真武洞在其上。以上三山俱在井北。

三道河 ,易者村、觀音閣、加場村,三水合一,西入龍川江,行鹽通衢。

七局龍池 在司西北。每天將雨,山鳴谷響。俗傳有鼓吹燈影之異。按《縣志》:「春夏水漲,巨石流滾,山谷搖動,居民多以酒禳之。」

菖蒲溪 在司西北三里,廣一里許。菖蒲叢生,其深莫測。按《府志》,「古傳福海龍居焉,井滷發源於此。」

琅井

魚池山 ,在井北,上有魚池,四時澄潔。

鼇峰山 在井界

浪溪 自定邊清水河從西北分注溪內,入府大河,高柳沿堤,菲微掩映。

《通志》
未載山川

《楚雄縣志》

「臥龍岡 」 在城西。孔明南征,屯兵於此,後人思之,故名。

馬龍河 源出鎮南,經那來乃彌里入江。伯魚河 在治西五十里鵝毛嶺下。

蓆草湖 :在治南,周匝五里。

曲甸湖 在府東北三十里。

波羅澗 :在治西八里。

《定遠縣志》

黃龍山 在城北三里,蜿蜒而來,其勢如龍。白馬山 在縣東六十里。相傳唐僧曾經此山,有馬蹄跡、曬經松,至今猶存。

石門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二山相望壁立,零川出其中,漪波澄洄,風水家所謂「水口山」 也。烏龍山 ,在縣西二十里。

寶應山   、筆架山   、奇峰山 俱在縣東三十里。「琅井」 有千葉梅,一花五實。

龍門山   。萬春山   。玉璧山 ,望如玉璧,高出群山,在邑東六十里。黑井。

寶峰山 在司治東

文筆山 在鼇峰山左。上建塔以象文峰。仙人山 在長松鄉。相傳有仙人化為山云。大江坡 ,在縣東南四十里。出廣通,由此立大灣哨。

虎嶺 山:勢雄莽,與鳳山對峙。

真武洞 :在鳳山之陽。為滷脈。來龍鑿空為洞;前一石形如龜,因建真武殿。

望子洞 在縣西四里。武侯駐師望子於此。大基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

苴苗河 在縣東六十里。

青場河 在縣東七十里。

《木土》龍河 在縣南二十里。

紫甸河 在縣西十五里。

濯樂河 在司治東北。發源菖蒲潭,會入井溪,為居民祓濯之所。

龍川江 在黑井中,即楚雄龍江下流也。龍門江 在司治北。昔多水患,建塔鎮焉。龍潭 在筆架山麓。一名「龍泉溝。」 四時不涸,禱輒應。

文井 在學宮內

武井 在舊所治廳前

北門井 ,在北門外張大璿家。清冽甘美。琅井 ,在縣東三十里。按《府志》,在寶應山麓。《南詔野史》云:「狼舐地而滷出,故名。」 後改「狼」 為「琅。」 今因之。

黑井 在縣東六十里。二井產鹽,各設提舉一員。按《府志》:一名大井,一名西井,在司治右。溫泉 在縣東地雜村,能去痼疾。季春,遠近赴浴者甚眾。

瀑布泉 在縣西化佛山旃檀林左側。水自懸岩而下,如珠掩映。

《李賢者泉 》:在縣東六十里。相傳,有老人李賢者嘗丏豆腐於鳳山坊。居民乏水,賢者以杖叩地,泉即湧出。

東井 在司治大河之南。鹵出河中,砌石為井。《復隆》井 在司治北,初名「崖泉井」 ,改今名,較諸井更鹹。

白石泉井 在黑井北,久廢。

南山廟井 在司治東南,久廢。

《廣通縣志》

阿納香山 :在和茶山東,二山相連,高聳峭拔,延至二百餘里。

九盤山 在縣東。迴旋險峻,道路九盤,立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