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糖可解暑,清明後州人酌水修禊,立夏後經雨則止。

畔龍泉 在州西十里甸心村。舊立《畔龍縣》于此。有滷水,可煮為鹽,今廢。微出清泉,味甘,為河沙淤積,失其故地。

「玉湖 」 在故研和縣東南,池周三里,東山之西,潢潦既盡,鏡水浮空,漁舟一葉,細鱗入網,佳景也。

《路南州志》

香花山 在州西南,形如誥軸,多黑石,極光潤。每夏秋之交,毋論晴陰,石光閃爍,儼如隆冬雪霽。八景謂「環山雪霽」 ,即此。

三台山 在州之西,離城十餘里,地近宜良,兩山擁護,中抽作寺,有大寺、蓮峰閣、玉皇閣、雲居諸庵在其上。

獅子山 在州之西北,似獅形蹲坐,晴嵐環繞,是一曠觀也。《八景》謂「獅嶺晴嵐」 ,即此。

文筆山 在板橋西南,文昌宮左峙州治。巴江之水繞其下,出竹子山,文筆鎖之。

天生橋山 離城十里,生石成橋,故名「天生橋。」 上履平地,下則懸玲垂筍,百巧煥日,碧水瀉其下,人每愛憩,不忍去焉。前有僧空目建寺于其下,有景可觀。

寶源山 ,在州南五十里。

莫上山 ,在州南七十里。

泰來山 ,在州南八十里,三山一連,向產銅礦,今廢。

龍寶山 ,舊產銅礦,今則硐老山空,雖開採,不過殘砂而已。

照鏡山 在州西北二里。前有池如鏡。

休柔山 在州東北十五里。今名「九盤山。」 下有泉,流為休柔溪,南入盤江。

遮日山 在州東南十五里。今名「些亦山。」 劄龍山 在州東八十里。峰巒高聳,下有小石,可以煉銅。

照鏡泉 在州南

休柔溪 在州南

疊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岩高千仞,瀑布飛流,聲如霹靂。每日午,有五色光燭空。

巴盤江 在州東南郭外。發源黑白龍潭,襟帶城池,眾水會聚,屈曲盤旋,形類巴字,故名。又云「濛川。」

鐵池河 在州西三十里。源自陸涼,經宜良至竹子山,會巴盤江尾。

溫泉 在民和鄉境,村名「賈龍」 ,其水溫和,有硫磺氣。

《陽宗縣志》縣今歸井河陽

石祖山 在縣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為日角溪,又名芭蕉河,東北入明湖。

九岐山 在縣南二十里。後倚羅藏,前面竹子,諸峰對峙,凡八面,此山居中,每峽出泉,會流而東,經九村,過借虹橋,入鐵池河。

朝陽山 ,在縣西十五里。東向賓日,故名。其兩夾有水,北向眾流凡入復會西注,南入滇池。巉石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

品祿山 ,在縣東二里柏枝後。山形如「品」 字,故名。

石屏山 在縣東一里。形如石屏,核桃村倚而居之。

立馬山 在炒甸黃泥村之旁,洑水洞之上。獅子山 在炒甸龍池村之北。龍池大溪并山澗小泉經流于此,入「宜良。」

松嶺 在縣東二里。群松鬱翠,天風振颯,如奏笙簧。

賓陽嶺 ,在縣南五里,羅藏發支而來也。層疊崔巍,日出先照,故名。

明湖 在縣北五里。周圍七十餘里,東西兩崖山勢陡絕,水色深黑莫測,凡境內溪河、泉、澗諸水,悉歸此湖。每遇晴空雲斂,靜影沉碧,漁歌互答,帆檣往來,信邑中巨浸也。下流向湯池,經宜良會鐵池河為盤江,但尾閭稍狹,夏秋霖雨暴漲,湮沒湖田。明知縣文嘉謨興役疏濬,建石橋以通往來。不但濱湖之田免于水患,雖鄰封數百里內,咸仰餘波矣。景謂「明湖澄碧」 ,即此。錦溪 ,在縣西,其源發自羅藏山北麓,會眾流而成溪。

彌勒石溪 在縣西。發源羅藏支山西麓,眾澗流為此溪。出彌勒石口而會于錦溪,甚得灌溉之利,經東北入明湖。

日角溪 ,一名芭蕉河,在縣西北八里。源發覺卜山下,洑入天生橋,山腹出為此溪,居民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