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5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橋,奇梨西河二水注之。至金官屯,窯河水注之。至大營屯,牟溪,密羅二水注之。折而西,下甸尾村,入山際中,黑龍潭水注之。又南行甸,苴河水注之。又南,良江、清水二河注之。經嶍峨城下,東南過河西,碌碑鄉,關河,東山湖水注之。由龍馬槽,大山複嶂,巨石為限,淜湃而下,經通海矣。過村,入建水州曲江,至寧州達阿迷州巡檢司。合盤江水出羅平,達廣西泗城府,經廣東入南海。羅木箐河 在州西北五里,自晉寧州經大堡入嶍峨

密羅河 源出密羅村,經甸尾入嶍峨。按《州志》:「在州西南三十里。」 北行經密羅村,過祿匡城及大營屯,會牟溪水,西入大溪。

路南州

鹿阜山 在州東。按《州志》,相傳,昔有人逐鹿於此,人鹿忽不見,故名。又曰鹿母山。後樹偃輪蓋,下有亭,顏「第一山」 ,今廢。亭側一硐,常五色光燭天,今漸散。八景謂「鹿阜霞光」 ,即此。

紫玉山 在州南半里。按《州志》,即州治之向山,橫亙數里,環拱作案,如玉潤然。

竹子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高千仞,有蠟燭、香爐諸峰。舊為賊據,明弘治間,布政陳金勦平。今居民樂業,無曠土。

午山 在州東南,俗名印山。按《州志》:俗名阿子龍山,狀如席帽,亭午映日,稱午山。其山九起九伏,竟達盤江。一云九蟠山,為學宮正案。

圭山 在州東。按《州志》,其山樹木陰翳,禽鳥喧集,鹿豕潛遊。山巔有池,盛旱不涸。池下有寺,俯瞰交廣,為土官秦氏巢穴。

石林 在路南堡東北。舊名李子箐。怪石森立,嵌結玲瓏;下有伏流,清冷如雪。按《州志》:相傳昔人于隆冬遙見石上有李二株,結實鮮紅,晚不及取。次日尋之,不復見。俗呼李子箐,即此。興寧溪 在州東二里,繞西南會鐵赤河入巴盤江。

明湖 ,在舊陽崇縣北,周七十里,水色深黑,源出羅藏山,下流入盤江。

大衝河 在舊縣南五里羅藏山下,會澗溪諸水為河。

日角溪 :在舊縣西北八里。一名芭蕉河。源出覺卜山下,伏流至天生橋,復出成溪。

彌勒石溪 :發源羅藏山西麓,合澗流會于錦溪。

濯纓泉 在夾浦山麓,自石罅噴出,上有龍祠。

《通志》
未載山川

《河陽縣志》

官澗山 :在玉几山左。

「大鹽」 字山 :在雲溪山右。

小鹽字山 :在雲溪山前。

塔浮山 :在城北五里。自寶鼎山迂曲起伏而南,突起高峰如塔。為棕樹村之主山。

石幢山 在城西北五里。自隆額嶺東下折而南,松岡鬱翠,頗為幽勝。牧畜山 在城北四里。自塔浮山分脈南行而西,甚平敞,人多牧畜於此,故名。

玉印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舊名「羅伽那。」 自羅藏右臂連延而西,其巔翠石巑岏,遠望之如斗如印,故名。南有泉,流而為溪。

寶鼎山 俗云「支鍋石嶺」 ,羅藏之左臂也。山巔三峰參峙,狀類鼎足,《玗札溪》發源于此。

將軍山 ,在長坡之西北一里許,旁有山排闥,巍然羅藏。山之左,如武帥坐油幢。山勢陡峻,縈迴可登,下乃陽宗徑路。

點蒼山 在城西十五里。其山東面,其背西去,逶迤二十里外為晉寧州地界,南自河澗鋪,與州接壤。視山色青紅為限,青屬河陽,紅屬晉寧。極於西關外之三岔路口,東至羅藏山下之北。其稍凹處名「蒿子箐」 ,一名「小關庄。」 峰巒峭拔,點於蒼穹,故名。

雲溪山 ,自八仙巖東南奔騰而下,如群馬趍澗,斷續起伏,至此又如雲布,旁有溪流。

望資山 ,在城東北十五里達路南宜良路。高約百丈,側臨峻壑,蓋邑之門戶焉。

重珠山 ,一名「倚鐸山」 ,望資山之右。自土谿嶺分卸嶷重圓秀疊燦如珠,望之可掬。下有漱玉泉。

牛肋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鮮樹木,其形條分,如牛肋然。

布玗山 在城北六里,山勢重疊,土色紅黃。錦幖山 在龍爬山左,牛肋山右。巑峰特峙,列嶂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