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小橋 在州西北五里

鎮川橋 在州東南二里。康熙三十九年,土州同段光贊新建。橋左建觀音閣,以培一州風脈。知州陳元為「記」 ,勒石。

白塔橋 在州西三十里。明萬曆年,知州李茂魁建。

擢秀橋 在州治東城門外,知州尹為憲修。「天心橋 」 在州城內,通北門水徑。

長壽橋 在州東南三十里。康熙辛未年,監生李植建。

石官橋 在州南十里,土州同段明柱建。長坡橋 在州治東二十里。康熙三十九年,監生李植建。

三元橋 去州南一里許。康熙丙寅年,武舉徐乾元建。

羊草河橋 去州南六十里。州民王永清等同眾修建。

鼠街橋 去州西南二百里。康熙七年,客民趙英建,因水泛傾頹。三十八年,金元勳、武方侯等重修。

苴力橋 ,去州西四十里。

楚雄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

楚雄府治 ,在大西門內,洪武十六年建。

皇清康熙五年,知府史光鑑修。十九年地震,崩壞二

十二年,知府牛奐重修。按《府志》:「正堂三間,堂左為架閣庫,右為常盈庫,東西列書吏房各四,甬道立戒石。前為儀門,左為土地祠,右為寅賓館,外為大門。旌善亭、申明亭列左右。正堂後正中為知府署,後為思政樓。」

同知署 :在府署左。康熙十九年,地震,傾圮;二十一年,同知王鎮重建。

通判署 :在府署右。地震傾圮。二十三年,通判汪遴卿重建。

推官署 在右,缺裁。署因地震,傾圮無存。經歷司署 舊在同知署前,今傾圮。

照磨署 ,在通判署前。缺裁廢。

司獄署 在府治儀門外右偏。

稅課司署 在府治東,裁廢。

陰陽學 在府前

醫學 :在《三皇宮》。

僧綱司 在雲泉寺

道紀司 在北閣樓

楚雄衛署 :在府治東隅。衛裁,改為學道行署。後地震,盡圮。

分巡道署 ,在府治東南。正堂三,穿堂一,後有書廳五,左右廂房各二,堂左、右為書吏房,前二門外大門左右鼓棚各一。地震傾圮,知府牛奐詳請加增棚場,考較生童。

察院行署 在鷹塔山下。久廢。

守道行署 在小西門左。久廢。

兵備道行署 在元貞觀南,久廢。

𥔲嘉縣署 在縣署右,久廢。大有倉 在府治東。康熙十九年,地震,崩圮。二十三年,知府牛奐重修。

常盈庫 在府內

公館 一在鎮南州,一在沙橋,一在廣通。康熙十一年,知縣耿弘啟重建。一在捨資,耿弘啟修。一在石澗鋪,今圮。

督學道考場 在府治東,即守道舊署。地震傾圮。康熙二十二年,知府牛奐重修。

楚雄縣治 在城內南,明洪武十七年建。成化十年,同知唐凱重修。萬曆八年,知縣王國寧遷於城內西社學舊址。

皇清康熙十九年,地震壞。二十三年,知縣李暄修。《二》

十九年,知縣李夢蘭重修。舊在城西南隅。康熙三十一年,闔郡紳士以規模狹隘,非臨蒞之所,具呈府縣,詳請兩院、司道,改於衛署舊址。土官縣丞楊毓秀捐建大堂三間,東西列書吏房六楹,前建儀門三間。門外左土地祠、右迎賓館,各三間;後樓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

典史署 在儀門外

演武場 在北門外,舊有演武廳,地震,傾圮。康熙四十九年,總兵駱儼、遊擊郝玉麟重建。新倉 :在府治南。康熙十九年,地震,崩圮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