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員久裁,止存土巡檢一員、弓兵十四名。

清風橋 在縣東門外三里。明洪武十六年,知縣王正修建。嘉靖年陸芳重修。

蒙七橋 在縣東二十里。明嘉靖間,堡軍徐昂修建。

黑苴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按《通志》,「明成化間,黑苴軍民共建。」

安樂橋 在縣東四十里捨資界。明嘉靖年,堡軍潘惠建。

廣濟橋 在縣東七十里新鋪。康熙二十八年建。

響水橋 在縣東七十五里響水箐底。明成化年建。

濯纓橋 在縣西門外。明弘治年,知縣蔣哲、縣民陸芳建。

明月橋 在縣西半里。明成化年,土官段鑑妻梅氏建,有碑。

通濟橋 在縣西五里。明成化年建。嘉靖年,堡軍周憲重修。

關山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回蹬關下。明弘治年,堡軍何榮建。

定邊縣

自普關 在縣北

普利橋 在縣治內。按《明通志》:「橋甚高廣,一縣壯觀。」

永濟橋 在新田驛前。明成化八年建。

平彝橋 在縣前,久廢。

德勝橋 在縣北十里。明初西平侯征南至縣,刀斯郎伏兵於此,俗傳武侯所建。大水久沖,橋址猶存。

永陞橋 在縣北十里,即在古德勝橋之上。康熙三十八年,署定邊縣事楚雄府同知衛淇置南安州。

會稽關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間設巡檢司。萬曆間裁。

鵝毛關 在州南八十里,通羊九、五尖路。妥梢關 ,在州南三十里。

趙通事關 在州西六十里。

天心橋 在城中正街,明成化間建。

迎恩橋 去城西半里,明成化間建,通府大路。擢秀橋 在城東門外,明成化年建。

新石橋 去州西半里,往表羅路。

小橋 在州西北二里,往府大路。

濟川橋 在州西南五里,往𥔲嘉路。按《通志》,明萬曆年,知府邵敏建,推官陳以躍、知縣羅弘謨重修。

妥梢橋 在州東南四十里。往法脿撒甸路,河窄流急,架木不堅。康熙四十七年,知州張倫至,捐資率士民砌以石,以利永久,改名曰「永安。」 弘濟橋 在州西南二百里。路通石羊廠,民皆病涉。康熙四十六年,知府盧詢、知州張倫至,捐資率眾鎔鐵索聯絡木石建之。

江橋 在石羊廠下。水流洶湧,舟楫多虞。康熙四十四年,武生滕凱捐基地,昆明吳學周率廠民捐建。四十八年,知州張倫至,捐資率各省洞民修。

西龍橋 在舊𥔲嘉北十里。三麻架橋 在舊𥔲嘉東八里。明景泰年,知縣熊飛建。嘉靖間,縣民楊江永重修。

魚裝橋 在舊𥔲嘉東南二里。麻紐河橋 在舊𥔲嘉西十五里。明弘治年,知縣虎臣建,楊江永重修。

鎮南州

鎮南關 :在州治西二十五里。設土巡檢一員,領弓兵七名防守。後弓兵奉裁。

英武關 在州治西七十里。原設土巡檢一員,領弓兵十三名防守。康熙二十五年俱裁。按《通志》:「躡山脊,越峻坂,箐莽陰翳,行者寒慄。」 阿雄關 ,在州治東南二百四十里,接壤景東府火石哨界。設土巡檢一員,領弓兵十名防守。康熙三十四年,弓兵奉裁。

黑泥橋 在州治東半里。明萬曆年,知州尹為憲建。

應嗣橋 在州東南一里。明萬曆庚戌年,黃廷佐因祈嗣而建,果應。

豐成橋 在州西城外。明天啟年,知州盧伯寀建。

瑞應橋 去州西五里,即平彝橋。明萬曆年知州周國庠建。按《通志》:即丹桂橋,通迤西八府。永寧橋 ,在州西北七里。明萬曆年知州周國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