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宦祠各一間,前為櫺星門三間,東廡之後為「啟聖祠」 ,三間後為文昌祠三間,殿後為明倫堂,堂左三間為儒學公館。

義學 在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州黃際會捐穀延師訓課。

社學 在東門街,久圮。

學田 一處,恩榮寨土舍故絕,五叢旱地,額租五石,共二十五石。係先年齋生趙于廊、張天然、聶起鳳捐銀三十兩買以入學,遞年收租穀十石五斗。

一處矣。定村旱地一分,遞年除納糧外,實租三石。其租買備土坯、修補學宮

一處阿贊村陸地一段,額租十石。

一處羊舊村田八分半原租三十石。自兵燹失額,除納糧外,實租六石。儒學徵收,以作課士之用。

一處《本舌革》即速干旱地一分,除本佃納糧外,徵租四石,以為諸生會課之用。

一、「文昌宮」 水田三分,遞年徵租二石。修理《文昌宮》。

一、雙山河邊麥地一塊,原為諸生卷資,康熙三年分開墾,作麥租五斗,今荒蕪,無人耕種矣。彌勒州儒學 ,舊在州東城外。明嘉靖間,知州王業創建,知州陶標繼修。萬曆間,知州李接雲落成。萬曆四十一年,知州蕭以裕詳請。天啟三年,始題建學設官,知州沈仰遷建南關外。崇禎年間,土酋普名聲燒燬,知州魏起龍重修。

皇清康熙二年,知州王希聖遷建北門外按《府志》,康

熙二十七年,知州朱點復建於南門外。正殿三楹,啟聖祠三楹,兩廡十四間,大成門五間,櫺星門三間,「鄉賢」 、名宦各三間,左、右二坊齋房六間,桂香殿三間。

義學 在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州朱點捐穀延師訓課。

社學 在北門外

《學田 》一:桃園村額設學道田一分,遞年納心紅紙張銀六兩,解赴督學道。

一、桃園村額設祭需田一分,遞年納租穀九石七升、銀八兩解州湊辦祭需。

一坐落西門外城邊,學地一塊,年納租銀一兩。一坐落南門外,舊學田一分,年納租銀二兩。一坐落新寨,學田一分,秋糧七升,年納租穀八斗。

一、坐落者,林寨學田一分,秋糧六升,納租穀一石五斗。

一、坐落山馬舟學田一分,納租穀二石五斗;一、坐落熱水塘學地一塊,秋糧一斗八升,納租穀一石五斗。

一、坐落普竜,學田一分,納租穀二石。一坐落搆甸壩芭蕉村,學田一分,秋糧一斗,納租穀二石。

一、搆甸壩暮舌勒學田一分,秋糧一斗,年納租穀二石五斗。

一、搆甸壩岔河學田一分,秋糧一斗,納租穀一石。

一、龍騰漢學田一分,坐落搆甸壩小土庫。秋糧大二石一斗三升,內熟一斗三升。康熙十一年,新墾二石,納租穀五石。

一、洪六京學田一分,坐落搆甸壩馬普。秋糧一石七斗八升一合,久荒。

一、李傑澄學田一分,坐落搆甸壩。夷者秋糧三斗二升八合,納租穀一石五斗。

一、坐落熱水塘學田二分,秋糧二斗二升,納租穀九石。

一、文昌宮香火田一分,坐落白馬橋。秋糧二斗,遞年原納租八石。自丁亥年久荒,於

皇清康熙九年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