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熙二十二年奉

旨「郡邑重修。」二十三年,知府高起龍倡捐修飾,按府

《志》:後因雨水淋漓,學廟多致倒塌。康熙三十一年,知府劉治中捐資建,修尊經閣五間,右建魁星閣,燦然一新,大有觀矣。

凝秀書院 在鍾秀山麓,久廢。

文昌書院 知府陳忠建,在文昌祠內,後寢供象,以前「庭翼號」 房數楹為書院,久圮。

社學 一在鍾秀山舊學前,一在西門外東巷,一在府治左、一在大矣鋪村。

府義學 ,在城南廳署左。康熙二十八年,護理府篆彌勒州知州朱點、通判楊道隆,捐俸延師訓課。

學田 一處,地名「矣設村」 ,在彌勒州地方,係州民廖桓告爭入學,遞年收租穀一十八石,內將三石完彌勒州錢糧,餘一十五石變價銀五兩,在明季時類解本府,候提學道明文取用。後因水沖沙壓,糧租失額,遞年徵租穀六石五斗,內將四石變價銀二兩,彙解地提學道,餘剩二石五斗以為糧差之費。

一處,地名「矣雜村」 ,在府治東南隅,係山地,為彝民佃種。遞年本佃完納彌勒州錢糧外,徵租折𧵅二百四十索,彙解本府,候提學道明文取用。前田係府民李悌告願入學,自丁亥年後,遞年照納彌勒州編糧二石。其海𧵅改為租穀六石,遞年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

一處地名「古城」 ,在彌勒州地方,明萬曆三十六年,知府錢秉元置。

一、明萬曆四十年三月內,知府張光宇將查出東門內外新舊學及致和觀水塘邊等處開墾水旱田地,租穀一十三石四斗有零,充諸生會資,并助婚葬。自丁亥年兵燹之後,田地荒蕪,遞年只徵膏粱租三石、穀八斗。

一、明萬曆四十三年,知府蕭以裕因諸生具呈春秋丁祭,原議「祭需太少,懇為量增。」 隨查出府民楊順龍承種趙大良故絕田地一分,并西關外大路旁阿迷村壩旁各水田一塊,量令每年納𧵅一百二十索,今額租一石二斗。一、趙秉恕承種環翠橋邊水田一塊,量令每年納𧵅六十索。速伴里北村李閏下佃戶阿擺等佃種偏坡地三塊,量令每年納𧵅二百索。自丁亥年後,久荒難墾。

「一,竜甸村田地二十二分,每年除納維摩州夏稅銀一兩八分,本府撥搭二州代解外,量令每年納銀一兩六錢,折𧵅二百七十二索。」 今瀘水淹沒,難以開墾。

一處地名「鎮南哨」 ,在府治南鄉,係山地。原係府紳郭登科願入學,遞年彝佃完納彌勒州編糧五斗,租穀二石,係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

一處地名團山路口村,在府治南鄉,係旱地。原係府民楊占春告願入學,遞年本佃完納彌勒州編糧一斗二升,納租穀三石,係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

一處,地名「襪白勒」 ,在府治西鄉,水田一分。原係府民李維儉告願入學,遞年本佃完納彌勒州編糧一斗,納租穀二石,係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

一處坐落府治南鄉石硐村西河,十三甲水田一分,原係姚啟虞祖與戴智和買得入學,遞年納租穀五斗,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一處地名「彌勒州小高寨」 ,於康熙十一年查出水田一分,招佃編租一石,儒學徵收,以為諸生月課之費。

一處,坐落府治埧下西河七甲水田一分,係貢生李憻如因祖占春在鄉賢,願入在學,遞年納租穀一石,內完納彌勒州糧三升,餘存學供用。一、小習甲村水旱田租原額十石,糧二斗一升。一、庠生李維世入西堤水田一分,阿迷州旱地一塊,原租三石,糧三升。

以上原租共十三石。本學齋生每歲收租,於春秋上丁,備辦牲醴致祭。

外州縣

師宗州儒學 舊止有社學,在城東北。明萬曆己未年,知州伍揆文始建大殿、兩廡,亦未設學官。崇禎三年,知州亦聞昌詳允撫院題建「儒學。」

皇清順治十六年,裁附府學。康熙二十三年,知州王

鯨遷建南門外。按《府志》,「州學初建東門外,後建西華山麓,因兵燹未成,後知州陳憻經始報知府萬裕祚捐金,委知州韓維一、吏目張繼茂修建」 正殿、左右兩廡,前戟門三間,右鄉賢祠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