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射圃 在府學左,廣袤四畝。舊有「觀德亭,今廢。」 蒼梧縣學 ,在文廟之右。饌堂三間,明倫堂五間,東西兩齋,前有儀門,為儒學門。

外州縣

藤縣學 在縣南城外學嶺。創自宋至順三年,知州文魁建。元因之。明洪武七年,州同知金文仲重建。十二年,知縣馮哲修。天順六年,知縣謝鉉建。弘治十年,知縣廖佐重修。

聖廟五間,東西廡各十間,左右耳房各一間,櫺星

門三間。十七年,提學僉事姚鏌委官增修堂宇齋舍。殿之東設總門,後為啟聖祠,中為鄉賢、名宦二祠。殿之西為宰牲亭。嘉靖五年,典史孫懋重修,歐陽鐸有《記》。二十三年,知縣顏參重修明倫堂,有《記》。萬曆二十八年,知縣劉炅改建於學西之右嶺。自藤人士惑於堪輿家言,誤遷學宮,天荒者七科。四十三年,知縣李廷幹從諸生請,遷復舊址,始科不乏人。天啟五年,知縣曾鳳彩率人士建文昌閣於學宮東。樓二層,高三百餘尺,方可七八十丈。崇禎三年,署縣衛經歷葉大紳發贖鍰六十金,修學宮及戟門。八年,知縣梁昌重修明倫堂。十年,續修文昌閣於學東,有《記》。今學宮俱圮,尚未修復。鄉賢祠祀訓導徐容,名《宦祠》祀隋平縣丞裴敬業。

三元書院 在城西。昔宋馮京讀書於此,故名。明景泰元年,僉事湯性草創。三年,知縣唐禮重建,貿旁地以廣之。弘治元年,知縣廖佐復建樓堂以祀文𥳑公,教諭周琳有記。萬曆九年,奉勘合鬻為民居,別建永安門內。今俱廢。

解元書院 在仁封鄉赤水鎮,原為三界祠舊址。明嘉靖元年,提學劉節改建,有記。今廢。友仁書院 在三元書院右。隆慶元年本府同知柯文紹署縣事建。

南麓書院 在儒學之東。嘉靖五年,典史孫懋建。

鳳山書院 原為「東嶽祠」 ,今仍復舊祠。

社學 。洪武八年,同知金文仲建於南山學基旁,以文簡後裔馮士聰為師。永樂四年,知縣周順建於永安門外仁壽坊舊址。正統間,建於迎恩門外登俊坊。景泰間,建於城中之「三元書院。」 弘治十五年,建於南門城內布政司舊址。以原任德慶州司訓馮榮為師。隆慶五年,知縣蘇胡重修「澗西社學」 ,舉生員胡如福為師。萬曆五年,知縣陳雅言,重建澗西社學。其迎恩門內舊鄉賢祠改為南社學。

學田 ,四都一、四都二古僊埇萬侍御捐為餼田,共一段,計一頃七十一畝,歲徵租銀十四兩。八都古祀下有孔告等村,價買盧叔敬田二十七畝,歲徵租銀四兩六錢,今減六錢。八都八甲莫雍絕戶沙村田二十二畝二分,沒官入學,歲徵租銀一兩五錢。八都蛇牢、黃村、馬村、廖塘屋等處,價買黃李鉉戶田三十四畝七分,歲徵租銀七兩,今減五兩。十五都靈山、佛子等村,沒官學田二段,計九十三畝六分,歲徵銀六兩五錢。十五都野芋村山埇田一段,計六十二畝,歲徵租銀二兩。二十二都臘洞等村,萬曆二年,本府通判徐嘉會發銀五十兩,買游恩戶田二十五畝二分,歲徵銀六兩,今減五兩。二十五都陶村公舉塘、馬埒陂頭等處,萬曆三十二年,本府知府凌嗣音價買詹大奇戶田八畝五分零,歲徵銀一兩二錢。二十八都蒙強古祀、古達橋頭、乃大洞等處,價買陳旺戶田四十三畝五分,歲徵租銀二兩七錢。四十一都黨州下半截基地,長一百四十丈,廣九十六丈,稅米一石二斗。萬曆三十一年,學道駱日昇價買胡仕明戶地,歲徵租銀五兩。二都富埜村岑洞田一段,計十一畝。萬曆三十年,本學教諭李忻價買楊嘉謀田,歲徵租禾一千五百斤。萬曆三年,清查廂民侵占南門官鋪一間,舊鄉賢祠一所,歲徵銀一兩二錢。

學前泮池一口,歲徵租銀六兩。

容縣學 ,肇自唐貞觀元年,建於駱駝橋西。宋自紹興後,遷徙無常,或遷於通貨坊,或遷於城西南。嘉熙間,學正梁汝翼修葺,有《記》。至元屢遭寇燬,知州劉哲復遷於駱駝橋故址,後乃遷於城內。明洪武二年,同知王清因其舊址創建。景泰五年,知縣黃佐重修殿、廡、戟門、廚庫、泮池。成化六年,知縣林廷輝建櫺星門、饌堂、明倫堂及東西二齋。嘉靖十年,知縣蔡雨改建,遷明倫堂於殿左,敬一亭居其中。兩廡、戟門、櫺星門次第翼然,自為《記》。又知縣秦行賓、嚴春化相繼修建名宦、鄉賢、啟聖各祠。萬曆四年,知縣萬一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