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卷目錄

 梧州府部彙考二

  梧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三十卷

梧州府部彙考二

梧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府志

容縣

南靈山 ,在縣南二里,上有古壇。

大容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以其迥闊,無所不容,故名。藤容、北流、興業諸縣,鬱林、高、潯諸州分據其麓,皆以北山為望。按《縣志》:「在城西北十五里,為縣治來脈。高五百餘丈,周圍千餘里。」

《風土記》
謂容山形如伏虎勢若驅羊者是也

天塘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上有塘水,旱澇不增減,故名。按《縣志》:「周圍二百餘里,南通廣東信宜縣。山上有泉,流下為池,分為九支,匯於渭龍江。」

都嶠山 在縣南二十里。山有八峰,曰兜子、馬鞍、八疊雲蓋、香爐、仙人、中峰、丹竈,而八疊奇秀。最高有南北兩洞,皆天造地設。《道書》「第二十洞天」 即此。南洞寬坦,中列浮屠大像。北洞差狹,為星壇凡八。中峰絕頂有室,曰中宮院。宋蘇軾《送邵道士還山》詩:「乞得紛紛擾擾身,結茆都嶠與僊鄰。」 按《縣志》,高三百五十餘丈,為縣治左臂。八峰之外,又有兩洞,其中俱有石巖。中峰絕頂一巖曰「中宮」 ,名曰「寶元之天。」 斷崖絕澗,下臨數百仞,可沿磴捫蘿而上。昔葛洪煉丹勾漏,常往栖息於此,故又名丹竈山。奇嶺山 在縣西南五里。

凌雲山 :在城東北十五里,與金牛相對。其上多產斑竹。

誥軸山 在城東十里,與掛榜山相連,鎖繡江下關。

石梯山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

西山嶺 去縣二十里,勢極高險。

真武嶺 在縣北二里,又名「北靈山。」 其狀如龜,色間青黃,粹然逼真。

金牛嶺 :在城北二十里,為縣治鎮山。

魁星嶺 為學宮正案。去城南五十里。嶺勢嶙峋挺拔。

桃核巖 在寶元寺右

波羅峽 在縣東

濯纓石 在縣西南三里。枕江有亭,曰「滄浪亭。」 下有石溝,曲水流其間,可泛羽觴,邦人因之而禊焉。

《讀書臺石 》其石上聳,其平如砥。昔漁人繫舟,夜宿於此,聞有朗誦書聲。

容江 在縣南。源出北流縣峨石鄉,東過藤梧,至廣東番禺縣入海。漢馬援云:「仰觀飛鳶,跕跕墮水中」 ,即此江。按《縣志》,一曰繡江,源出高涼峨石山,經北流綠藍山與渭龍合,環縣南而東出藤梧,入於南海。

波羅江 出波羅里,源亦自天塘山來。

渭龍江 在縣西南七里。源出天塘山,其流分為九,至此復合為一,流入容江。按《縣志》:「水分九支,其三別出,一向羅龍,一向古鄧,一向慶垌,一向都代,一向僥儀,一向六藿。自東而西,愬流分匯,是謂渭龍,入於容江。」 又從西而下,兩水瀠洄而來,內外朝宗。

絲羅江 源出大容,經水口、石頭、平地、離洞河邊,過平南地方,出竇家寨,入容江。下藤縣思登河 ,在城北五里,有橋當孔道。

龍潭 在城北十里。唐時風雨之夜,報恩寺鐘來與潭龍戰。

烏石潭 上有「石艾,每逢重午,則邑人採之。」 豬牙灘   《毬門》灘   馬埒灘

烏圭灘   。《河水灘   》。《歐公灘》。

「鬱夾灘   。」 《虎跳灘   》《波羅灘》。

蓮塘 在容縣治。唐元結栽蓮於中,嘗構亭其上。

溫泉 在容縣南五十里馮村。泉有二竅,東竅微溫可浴,西竅太熱如沸湯。

楊妃井 在容縣西,唐楊貴妃嘗飲者,今堙廢。《許子真記》:「楊妃,容州普寧縣雲陵里人,父維,母葉氏,生妃,有異質,都部署楊康求為女,時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