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卷目錄

 平樂府部藝文一

  清華閣記         宋鄒浩

  江東書院記         毛基

  平樂府學記        元常挺

  府江三城記        明蔣冕

  點翠亭記          唐復

  登瀛橋記         馮時可

  開闢府江險灘碑文     翁汝進

  建鍾山鎮石城記      徐淮新

  平寇頌碑記         沈宏

  昭平縣府江開路記     管大勳

  原建永安州碑記       彭栗

 平樂府部藝文二

  題昭州         唐李商隱

  印山亭即事         呂喦

  別昭州          宋鄒浩

  天繪亭           前人

  別昭平黃葆光        前人

  疊秀山           周渭

  芙蓉亭           陶弼

  政平樓         元呂思誠

  籌邊樓          劉懷遠

  明秀亭           前人

  過平樂          明解縉

  魯班井           前人

  多景亭           胡智

  平樂府           龍瑄

  送曾主簿之平樂       前人

  適然亭           鄭岳

  元宵偕張總戎至鍾山鎮    張祐

  再至鍾山鎮         前人

 平樂府部紀事

 平樂府部雜錄

 平樂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八卷

平樂府部藝文一

《清華閣記》
宋·鄒浩

余以清華名閣,有美者曰:紫微鎖闥,公之所翱翔也; 丹墀玉陛,公之所陟降也;天光日色,公之所瞻承也; 深謀密議,公之所獻納也。公年齒方強,志氣方盛,固 以自致其身於清華矣。今居是邦,能不惓惓於非常 之遇乎?志不忘君,與悻悻以自絕者異矣。有見其言 而譏之者曰:「方仁聖在上之時,彼乃廢為編民;方英 賢並集之時,彼乃竄投荒裔;方凌煙紀功之時,彼乃 名掛黨籍;方人子榮親之時,彼乃反虛祿養。彼求歸 未獲,求便未能,因以不慎其身而失清華矣。今居是 邦,尚奚戀戀於感慨之夢乎?是殆不知恥,與逐逐以 徇物者類也。」有聞其說而折之曰:「夫子之來,蓬門常 關,苔徑常掃,日惟焚香燕坐,講求經」典而已。與一切 聖賢異體而同心,殊方而同處。其容湛湛如水無波 瀾;其目炯炯,其鼻間,栩栩如天地陰陽交通而成和 氣,榮辱損益之分,固已間之,而不得已。自我觀之,「與 其有榮於其外,孰若無辱於其內;與其有益於其偽, 孰若無損於其真。黑絛束腰,不便於環金之帶乎;蒲 團疊足,不穩於技械之馬乎?廈屋未必如茅屋之可 安,鼎食未必如蔬食之有味,則前日之清華,人間之 清華也,人故得而取之;今日之清華,物外之清華也, 物無得而傾之。其為清華孰愈哉?」或者以其詳告,余 應之曰:「茲閣也,樂川瀉於前,僊嶺擁於後,越山拂於 龍嶽魏潭,峰巒直上,森聳而周圍,日月之晦明,雲煙 之舒卷,朝夕相尋乎空曠寥廓之中,而江山氣象,變 化無窮。此邦之人,仕者從宦,居者職業,雖深好其景 而無暇遊。樵者執柯,漁者布網,雖深造其景而不能 賞。惟余棲其間,越一年矣,妙萬物而常新,貫四時而 獨見,怡真宰以自寬,惟恐懼修省君親之念而不余 祕也。」昔之隱君子有以泉石為清華者,余嘗愛其言, 遂以清華名之耳。議者烏知余意?自余之名閣,而眾 竊竊焉議其後,況有大如此者乎?此余之所以名也。 《老子》曰:「知我者希,則我貴矣。」信夫!

《江東書院記》
毛基

「余所居湫隘,每讀書則機紡之聲盈耳,絕不靜思,得 灑然空曠一宇,為寄適之地,除耳目俗譁,以自放於 道德之場,以養吾心焉。」乃度地於江之東。江東限以 溪山,地勢不廣,且聚落店肆,比比皆是。惟於靈山之 側,四顧環視,喬木修竹,光風四泛,纖塵不驚。冬日之 陽,夏日之陰,幅巾逍遙,挾冊其間,頗為勝概,遂決意 而築室焉。經之營之,將周歲而始克就緒。堂之前治 一小圃,畹蔬蹊果,花木雜植。中鑿一池,其圓如月,復 疏一溝於其右以泄其水,委蛇以達於江而注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