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米五升三合有奇

該屯糧本色米六十四石一斗四升有零。全熟原額明季靖江廢藩膳田稅五頃九十八畝八分三釐有奇,每畝科銀三分六釐。

該銀二十一兩五錢五分八釐有零。《外路費》銀三錢二分三釐有奇。全熟。

昭平縣

實徵官、民兵獞田地、塘稅一千四百六十二頃零九畝八分三釐有奇。

秋糧米五千六百一十六石五斗三升二合有奇。內本色米一千四百五十二石五斗四升七合有奇。

折色米四千一百六十三石九斗八升四合有奇

折徵糧銀一千八百五十二兩九錢九分八釐有奇。

實徵地畝四差,共銀五千零一十二兩零五分八釐有奇。

「徵回三差」 優免銀八十六兩五錢一分七釐有奇。

新增黃麻、熟鐵翎毛共銀二兩三錢四分五釐有奇。

新增魚線膠、生銅共銀三十一兩五錢三分零。新增水腳鋪墊,共銀二兩三錢八分一釐一毫有奇。

起運

戶部項下 地畝優免折糧、「裁扣編剩」 等項,共銀三千一百零七兩八錢五分七釐有零。遇閏之年,仍於地畝項內抵兌賀縣協濟驛站閏銀五十二兩六錢七分七釐有零。又地畝項內抵兌懷集縣協濟驛站閏銀二十五兩。

禮部項下 折色藥材銀二十五兩九錢四分四釐有奇。水腳銀七錢七分八釐有奇。本色藥材銀六兩三錢二分五釐有奇。鋪墊銀一錢八分九釐七毫有奇。

工部項下 折色翎毛黃麻熟鐵銀十一兩二錢九分三釐五毫有奇,水腳銀三錢三分八釐有奇,本色魚線膠生銅銀三十五兩八錢七釐有零,鋪墊銀一兩零七分四釐二毫有奇。以上起運共三千一百八十九兩六錢零九釐有奇。遇閏之年,仍於地畝項內抵兌賀縣協濟驛站閏銀五十二兩六錢七分七釐有奇。又地畝項內抵兌懷集縣驛站閏銀二十五兩,存留

按《通志》:官俸役食驛站,共存留銀三千六百七十七兩六錢七分。

永安州

實徵官民田地、塘稅二百六十八頃六十三畝四分八釐九毫有奇。

秋糧米一千六百三十五石四斗七升有零。內本色米九百零二石四斗五合有奇。

折色米七百三十三石六升四合有奇。

《折糧》銀二百四十二兩一錢六分有零。

實徵地畝田差共銀六百一十五兩五錢八分五釐六毫有奇。

徵回三差優免銀十六兩四錢三分二釐有奇。新增水腳鋪墊銀七分二釐九毫有奇。

存留

按《通志》:官俸役食驛站,共存留銀五百七十兩六錢五分。

附鹽課商稅

府總

「本府所屬一州七縣,除冨、賀二縣額銷廣東鹽引一千四百七十道,於康熙十年巡撫金題准減十分之四,該引五百八十八道,在馬平等州縣代銷,尚引八百八十二道,冨川縣應銷引四百八十道,賀縣應銷引四百二道,平、恭、修、荔、昭、永六屬照題定經制共額引一百六十道四分」 ,原額花麻田稅銀四百八十一兩八錢四分四釐九毫五絲。又增添新墾花麻地稅銀一十六兩二錢五分。

平、恭、賀、修、荔、昭、永七州縣編徵。

原額陽山耕民插住,每年徵派銀二十兩。恭城縣編徵。

原額修堤銀十八兩,平樂縣編徵。

原額鹽、木商稅共銀一百八十九兩七錢七分二釐。

恭城、昭平、永安三屬編徵。

原額豬稅抵充牛判,共銀六十一兩三錢三分。恭、冨二縣編徵。原額伸家、廖峒、大小澇,共山租銀一十五兩,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