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解布政司,或解「提學」 ,移解《司庫》。

荔浦縣儒學 舊在縣東,宋徙縣西。元至正己丑,主簿石天岳重修,有記。明洪武初,知縣馬宥重建。景泰元年,知縣伍繪改遷城邑,移建於今縣城之西。萬曆十二年,知縣呂文峰重建殿、祠、堂、齋兵燹後頹,明倫堂尚存。

先師殿、「啟聖宮,皆覆以茅」 ,兩廡、兩祠、儀門、櫺星門。

俱未設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錢周鼒始重建聖廟一座。廟後

為明倫堂。堂之東為學倉,西為祭器庫。左右廡下為進德、修業兩齋。堂之東後為啟聖祠,前為名宦、鄉賢二祠,又後為教諭廨。儒學門在櫺星門左。

社學 在儒學東隅。今廢。

學田 舊有田六百畝,坐落朦朧三峒,因賊首覃公段作亂,其田盡荒。壬申大征之後,盡給土司兵耕種。萬曆元年,兵備道金柱復撥學田二百畝,在中峒東村,歲解學租銀十兩,義雷學租銀二兩四錢,寺門學租銀二兩,共銀十四兩四錢。

昭平縣儒學 明萬曆間,知縣冷茂松修建。越十年,知縣柯壽愷復修。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陳定國重建文廟一座、「啟聖宮。」

宮牆、明倫堂、大門、儀門、泮池。八年,金人鼐重修。學租 額徵銀十二兩一錢五分三釐有奇。永安州儒學 原在城內州治西。成化間,都御史朱英委參議謝綬創立,陳獻章記。嘉靖間火,知州楊鈞重建,後遷南門外。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鄧林尹重建。

聖殿一座、東西廡各一座。櫺星門一座、「啟聖祠一」

座。十一年,知州何呈秀建立文昌閣一座、明倫堂一座。十九年,知州丁亮工重修,督學王如辰有《記》。

學田 原額五十二畝,每畝折租銀一錢四分,共銀七兩二錢八分。

平樂府戶口考        府志

府總

原額人丁一萬零二百二十六丁四分。內除昭平縣人戶熊國清於順治八年內具告撫院,批准豁免,人丁無徵。又新陞見龍秧家、韋峒出里民丁九十九丁六分七釐。

實在人丁一萬零三百二十五丁七釐。各屬編徵不等,實徵丁銀三千二百八十一兩四錢九分一釐二毫有奇。內徵回三差丁銀二百八十九兩零一分六釐有奇。

平樂縣

順治十八年,始入《版圖》。額:人丁一千三百四十丁。

該丁銀四百八十二兩四錢。內除荒丁五十四丁一分有零。

熟丁一千二百八十五丁八分九釐有奇,編徵人丁銀四百六十二兩九錢二分三釐有奇。每丁徵銀三錢六分。

恭城縣

原額人丁六百三十三丁,該銀一百六十一兩五錢九分九釐七毫有零。內徵回三差丁銀二十七兩二錢七分三釐一毫有零。

冨川縣原額人丁一千一百七十二丁五分,該銀五百二十七兩六錢二分五釐。內徵回三差丁銀七十五兩五錢零四釐。

賀縣

原額人丁三千六百一十七丁,該銀一千零一十一兩四錢七分二釐三毫有奇;內「徵回三差」 丁銀五十四兩九錢九分六釐七毫六絲。荔浦縣:

原額人丁九百三十七丁五分,該銀二百二十二兩零三分五釐有零。內徵回三差丁銀一十兩零七錢五分二釐四毫七絲五忽。

修仁縣

原額「人丁」 四百八十六丁,內民丁三百八十二丁,每丁徵銀三錢一分一釐有零,該銀一百一十八兩九錢二分有奇。

撫化獞丁一百零四丁,與民丁不同。每丁編銀三錢,該銀三十一兩二錢,共該丁銀一百五十兩零一錢二分有奇。內徵回三差丁銀八兩八錢五分有奇。

康熙二十一年:分除荒外。

《實熟》通共人丁三百五十五丁,共徵熟銀一百零九兩三錢三分八釐有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