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梧州府祠廟考一       府志

本府。蒼梧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學東,明洪武七年建。社稷壇 在雲山門外,明洪武七年建。

厲壇 在城北一里,明洪武七年建。

城隍廟 在察院東。明洪武十五年建,成化七年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重修。康熙十一年,太守楊彥溶重。

旗纛廟 在千戶所

關帝廟 在北門外,明永樂間建,萬曆中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城守、水師二府重建。

火神廟 在大教場

真武廟 在稅課司前。萬曆六年建,以鎮火山。天啟元年,知府陳鑑復建火山之巔,守道曾公廓之,亦以禳火也。

東嶽廟 在縣學西。明正德間建,萬曆二十二年修。

三界廟 在府城外水西坊,萬曆初年建。

皇清康熙元年重修。中多小蛇,綠色,出沒几筵,或「神」

座左右與人狎,相傳為神所憑依。

龍母廟 在府北境,宋建。明萬曆間重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水師守備高尚禮重建。十三年,督

鎮總兵王續成之

五顯廟 在府城外德政門西。

金牙廟 在光孝寺東。元至正間建,祀唐鄂國尉公。明宣德十年重修。

皇清順治十年又修。

天妃廟 在光孝寺南。明崇禎年間建。

皇清康熙十年修。

陳公祠 在府南門外。明天啟五年建,祀知府陳鑑。今被營官占據。

梁公祠 在光孝寺東。明崇禎七年建,祀知縣梁子璠,今燬。

韓公祠 在城東呂仙亭左。明弘治十年,御史丘天祐奏建,祀總督韓雍。

蔡公祠 在大雄寺右,嘉靖二十二年建,祀總督蔡經。

三公祠 在府治東,祀路伏波、馬伏波、狄武襄三公。明嘉靖初,知府周任以尉遲敬德廟改建。殷公祠 在御史行臺西,祀督撫殷正茂。名卿祠 。嘉靖七年,知府周任建,祀漢邳離侯路博德、新息侯馬援,宋武襄公狄青,明懷遠伯山雲,都御史王翱、葉盛、劉大夏、姚鏌、王守仁。舊四祠并入此祠。崇禎四年四月十二日,又入制臺,鄭絅每歲致祭。

藤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西。

社稷壇 在城西二里隔小澗,明洪武十七年建。萬曆二十二年,知縣林茂箴遷於官塘之左厲壇 去舊社稷壇西三十步。知縣林茂箴同遷今社稷壇後。

城隍廟 在縣治北、《鐔津縣》舊址。明洪武十一年建。萬曆二十二年,知縣林茂箴增前殿五間。三十八年,主簿丘珽修。崇禎六年,知縣王鼎彥率眾大修。

伏波祠 在通津門外,唐武德年間建,祀漢伏波將軍馬援。

八賢祠 在仁壽坊。宋淳熙間建,祀唐李靖、李白,宋之問、蘇軾、蘇轍、秦觀、黃庭堅、李光,合祀北府李靈公,又云「靈公廟。」

靈讚祠 在治西,明洪武間建,祀唐英國公李世勣。

東山祠 在浮金亭之巔。宋紹聖初建,祀唐衛國公李靖。公憤隋作亂,書上西岳王,詞氣激昂。後為貴州行兵總管,嘗手書刻於石。紹興間,知軍州事施珪移刻於祠。熙寧四年,知縣南儀州彭慥修。天順六年,都御史葉盛修有記。

忠烈祠 :在城南山雲橋,亦祀李衛公。

東嶽祠 在迎恩門外,舊養濟院之右。洪武間建,祀泰山之神。嘉靖初毀,建鳳山書院。萬曆十年,里人復建。

雷祠 祀雷雨之神,原在褟洲,明洪武間分建於南山之巔,祖祠仍存。新官蒞任,先謁祖祠。陸祖祠 在縣南腰古村,祀唐慧能禪師。《容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岸二里。

社稷壇 :在城西北二里。

厲壇 在城北門外

城隍廟 :在城中,縣治西。

旗纛廟 在所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