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潘山泉 在縣潘山。其泉涓涓,四時不涸。馬跑泉 ,見《古蹟》下。

崢山泉 在縣崢山頂,甚清冽。

應眾泉 在縣陸楚橋西,往永寧路千戶王翱所甃。

那感泉 在縣、《永寧二圖》。

巴梁泉 在武緣縣、《永寧二圖》

楞色泉 在縣《永寧七圖》。清徹四時不竭。楞環泉 ,在《永寧七圖》。內多魚。

楞妙泉 在永寧七圖敢邦村。

布雍泉 在武緣葛墟北。水流清,綠如錦。相傳宋治平中,有龍伏於此。一日雷震,石裂龍起。舉人方矩詩云:「汨汨流泉號布雍,等閒平地起蛟龍。石竅尚藏雲雨氣,江心猶映甲鱗蹤。波光石翠驚飛鳥,水冷潭深阻釣翁。回首舒眸斜照裏,碧崖丹霧一般同。」

天井泉 在縣南二十五里。井在山頂。相傳儂智高崑崙之敗,西奔至此,人馬俱渴。馬跑石,智高拔劍穿之,水出得濟。今劍痕馬跡尚存云。羅坡潭 在縣東,詳列《八景》內。

水提井 ,在樂昌一圖近蘇村,水出石竅中,清澈可鑑毫髮。

潭布井 在樂昌一圖近黃村,四時不涸。西隆州。

壩樓山 在本州甲西南,高聳矗天,上下三十餘里。

砦兇山 在本州甲內,綿亙十餘里。上有土司古墓,甚為靈應。土人祈禱輒驗。

壩達山 :在州治西,距州二百五十里。

風箱嶺 在本州古障甲,距州三百里。嶺上一石,形如「風箱」 ,故名。

渾水河 又名「紅水江」 ,源自雲南陸涼州,由本州西南壩達入境。逶迤而東北,經巴結甲之南,遶那貢寨之北,至壩樓山下板埧塘,有獨木小舟過渡。自此而下,入剝弼甲,奔泗城、白落寨,出境約三百餘里。

清水河 ,源自雲南維摩州至本州壩,達山之北,灌入渾水河,合派長江,巨石橫流,怒濤奔激,聲響若雷,水若黃河,泥沙泛濫。見之心悸,舟不能行。

同舍河 ,源自雲南廣南府馬別山,發源,至本州土黃甲同舍寨之南,東北流入西林界。「《隴高》水 」 ,源自革長甲內山,中流出,繞扁牙寨東北合於渾水河。

西林縣

端峰山 在縣治前,距縣五里。其間秀峰出拱。屬𣆟角里內地。交椅山 在縣治後,形如交椅。距縣三里。屬𣆟角里內地。

累峰山 :在縣東。峰巒層疊,迤邐平布二十餘里。距縣二百里。屬崢團里內地。

潺芭山 :在西林縣東南。峰巒疊聳,茂林菁嶂。距縣二百里。屬崢團里內地。

獨旺山 :在縣治南,距縣四十里,屬𣆟角里內地。中峰尖聳,石徑嶙峋。

木龍山 ,在縣南,與廣南府交界,距縣一百五十里。屬「曬利」 內地。

界亭山 在縣西北,與西隆州分界,距縣一百二十里,屬𣆟苗里內地。大山 在縣東北,與泗城府分界。峰巒綿亙,不一其數,土人俱呼為「大山。」 屬路程甲內地。距縣二百三十里。

樣山 在縣治東,距縣二百四十里。深林菁嶂,谷無人居,屬供樣里,內地與泗城土府連界。夾山 在縣治東南,距縣二百四十里,屬崢團里,內地與田州及廣南府連界。

蒼嶺 在縣治東,距縣二百里。前數峰,後一峰,石徑峭壁。有土寨遺址於上。相傳舊日土官所築。屬崢團里內地。

𣆟苗嶺 在縣治西北,距縣八十里。其勢層巒疊上,磊石巉巖,路徑崎嶇,行人半日始到其嶺。上有鄉村,即名「𣆟苗。」 登於其巔,俯視群峰,皆如丘阜,霞霧時蔽,片雲即雨。其最高處,更有石穴出泉,響瀉曲折,鄉民賴以耕食。嶺上村舍,二日之程猶皆見之。

黃泥坡 ,在縣治北,距縣一百五十里。山少林石,土色皆黃。屬路程甲內地,與西隆州及泗城土府分界。

馱娘江 在縣西北。源自西隆州,流入境內,水色甚青。繞至縣前,與淥馱河合流而東,至瓦村隘轉流入南,直至田州剝邑埠,其下即為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