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慶遠府志》云云。

三年,宜山賊韋萬秀等復亂,都督僉事武毅調都指揮彭英撫之。

按:《慶遠府志》云云。

英宗天順五年,同知葉禎擊獞賊,死之。

按:《慶遠府志》云云。

是年,命思恩府土官岑瑛撫宜山賊。

按《慶遠府志》述昆鄉賊復為亂,仍撥思恩府土官岑瑛撫之。

孝宗弘治六年,知府姜琯平宜山縣述昆鄉賊按《慶遠府志》:「述昆鄉賊攻城,知府姜琯率兵平之。」

九年,總督鄧廷瓚請「設古田永安長官司」 ,裁忻城縣流官。從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九年,總督鄧瓚廷言,廣西猺獞數多,流官土民數少,兼各衛軍士十亡八九,凡有征調,全倚土兵。乞令東蘭州土官知州韋祖鋐次子一人,領土兵三五千人,至古田、蘭麻等處,撥田耕守。候克平古田,因改設長官以授之。廷議,以古田密邇,其間土地多良民世業,若以祖鋐子為土官,恐數年之後,良民田稅皆非我有。欲設長官司,只可於土民中選補。」 九月,廷瓚言:「慶遠府天河縣舊十八里,後漸為獞賊所據,止餘殘民八里,請分設一官司治之。」 兵部覆奏,增設永安長官司,授土人韋萬妙為正長官,韋全保、韋公利、覃應填為副長官,并流官吏目一員。是年,裁忻城縣流官,留土官知縣掌印管事。亦從廷瓚奏也。

十二年,東蘭州土官韋祖鋐作亂。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二年,韋祖鋐率兵助思恩岑濬攻田州,掠殺男女八百餘人,溺水死者無算。副總兵歐磐詣田州,兵乃解。」

十四年,設荔波縣流官。

按《荔波縣志》:「本縣四面崇山,諸苗環聚。或為外逆入踞,或為內苗作奸,叛服無常,勦撫時見。弘治間,雷、皮、蒙三土司割踞,諸苗騷動,剽掠異常。既平之後,始削土為流。」

武宗正德二年,都御史陳金討慶遠賊。

按《慶遠府志》:「柳慶獞賊四出劫掠,都御史陳金命官軍討之。」

世宗嘉靖七年,東蘭州土官韋正西作亂,知府王顯高平之。

按:《慶遠府志》云云。

二十年,永定司長官韋啟邦越城劫庫,知府秦檉討之。

按:《慶遠府志》云云。

二十七年詔那地州羅廷鳳免赴京襲替按《明外史土司傳》:「嘉靖二十七年,詔那地州土官男羅廷鳳聽調有勞,就本處襲替,免赴京。三十三年,總督鮑象賢平慶遠賊。」

按《慶遠府志》:「總督兵部侍郎鮑象賢,遣將討慶遠忻城、皂嶺、東歐、板荒、龍樓等村諸賊,俱平之。四十三年,提督張泉奏准東蘭州、那地州土官俱實授本職。」

按《明外史土司傳》:「提督張臬奏勦平獠寇功,准東蘭州土官韋應龍、那地土官男羅思輔實授本職。」

神宗萬曆二年,巡撫都御史郭應聘撫十寨蠻。按《荔波縣志》:「十寨即舊八寨是也。曰思吉,曰周安,曰古卯,曰古憑,曰古缽,曰都者,曰羅墨,曰落洪,是為八寨。後益以龍哈、咘咳而為十寨。其地東連柳州三都皂嶺北四諸峒,北連慶遠八仙諸峒,西連東蘭及夷江諸峒,南接思恩及賓州上林、銅盤、淥毛諸峒,約三百里許,故皆遷江八土所屯地,及上林良民舊業也。」 寨各有眾千餘,四山環合,共據一險。嘉靖七年,新建伯王守仁以思、田兵襲殺二千餘級,不二年,輒復猖獗。隆慶四年,都御史殷正茂奉旨克復古田。賈人蕭紳者,素通十寨,熟知地利,正茂購令齎文往諭。賊聞諭,遂懽呼出見,願請官坐鎮,輸糧供兵,寨蠻為之稍定。惟龍哈寨獞樊尚者,屢撫不就,與其黨嘯聚山谷。至是巡撫郭應聘密令三寨土司,各選勁兵,相機乘夜襲之,遂斬樊尚及其子弟四十人,并獲原刱《僧道印記》二顆而還,餘黨悉行解散。

五年,巡撫吳文華平河、池州賊。

按《慶遠府志》:「五年,河池州首賊韋宋武,糾橫嶺賊劫殺地方,巡撫吳文華討之。」

七年總督劉堯誨、巡撫張任平橫嶺及十寨賊。按《慶遠府志》:「七年橫嶺賊藍龍友復亂,巡撫張任督指揮戚秉志討平之。是年十寨復亂,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