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十七年,岑濬陷《田州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七年,濬掠上林、武緣等縣,死者不可勝計。又攻破田州府,猛以身免,濬擄其家屬五十餘人。總鎮以聞,兵部請調三廣兵勦之。」

十八年,總督潘蕃等討岑濬,誅之,思恩平。按《明外史土司傳》:「十八年,總督潘蕃、太監韋經、總兵毛銳,調集兩廣、湖廣官軍土兵十萬八千餘人,分為六哨,副總兵毛倫、右參政王璘由慶遠,右參將王震、左參將王臣及湖廣都指揮官纓由柳州,左參將楊玉、僉事丁隆由武緣,都指揮金堂、副使姜綰由上林,都指揮何」 清、參議詹璽由丹良,都指揮李銘、泗城州土舍岑接由工堯,各取道共抵賊巢。賊分兵阻險拒敵,官軍奮勇直前,援崖而進。濬勢蹙,遁入舊城。諸軍圍攻之,濬死。城中獻其首於軍門,思恩遂平。前後斬捕四千七百九十級,俘男女八百人,得思恩府印二,向武州印一。自進兵及班師僅踰月。捷聞,帝以蕃等有功,賜璽書勞之。

是年,改設流官,以廣西右參政張鳳掌思恩府事。

按《明外史土司傳》:「兵部議濬既伏誅,不宜再錄,其後應改設流官,擇其可者。於是以雲南知府張鳳陞廣西右參政,掌思恩府事,賜敕。」

世宗嘉靖四年,都御史盛應期討思恩蠻,平之。按《明外史土司傳》:「正德七年,增設鳳化縣治,時初設流官,諸蠻未服,覃恩、劉召相繼叛。嘉靖四年,都御史盛應期遣兵平之。」

六年,土司王受作亂,新建伯王守仁兵至,受乃降。

按《明外史王守仁傳》:「『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盧蘇、王受反,總督姚鏌不能定,乃詔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守仁在道疏陳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設流官,土酋歲出兵三千,聽官征調。既設流官,我反歲遣兵數千防戍。是流官之設,無益可知』。章下兵部,尚書王時中條其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 議。十二月,守仁抵潯州,會巡按御史石金定招撫蘇受,初求撫不得,聞守仁至,益懼。至是則大喜。守仁赴南寧,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詣軍門。二人竊議曰:「王公素多詐,恐紿我。」 陳兵入見,守仁數二人罪,杖而釋之,親入營,撫其眾七萬。奏聞於朝,帝遣行人奉璽書獎諭。

按《土司傳》:「六年,土目王受與田州盧蘇謀煽亂,勢復熾。新建伯王守仁受命至,一意招撫,而檄受等破八寨」賊因列思恩地為九土巡檢司,管以頭目授王受白山司巡檢,比於世官。又以思恩舊治瘴霧昏塞,宜更之爽塏。於是擇地荒田驛以建新郡,割武緣。二里益之。又議割上林三里而移鳳化縣治於其處,蓋寓犬牙相錯之意。

十三年,鎮安《岑真寶》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嘉靖十三年,鎮安岑真寶詐岑濬子,謀并思恩,守備高乾督九司征之,誅真寶。」

十八年,土目盧回等作亂。

按《思恩府志》:「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安定司土目盧回、黎德等,聚兵三千餘為亂,劫擄鄉村,勢甚猖獗。官兵追殺之,叛兵各聽招安。」

二十五年,東蘭州岑瑄叛,頭目黃才計殺之。按《明外史土司傳》:「自九司日恣,所轄蠻民不堪,知府陳璜曲加綏戢,目把劉觀、盧回等以復土為名,鼓眾煽亂。副使翁萬達因有事安南,計擒盧回殺之,招回九司,從亂者三十餘人。最後,東蘭岑瑄詐稱岑濬子起雲,謀復土官,卒為九司頭目所縛。」

按《思恩府志》:「岑瑄,東蘭州人。假稱岑濬,遣子起雲助兵,復糾集武緣永寧鄉狼民三百,改劫鄉村,九司集兵堵殺,退歸東蘭,頭目黃才等計誘擒殺之。」

神宗萬曆七年,以武緣縣屬「思恩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萬曆七年,督撫吳文華謂九司日以驕黠,編氓甚少,緩急難恃,奏割南寧府武緣縣屬思恩。自是思恩稱巨鎮云。」

崇禎十五年,思恩府知府朱國杞平隆安賊按《思恩府志》:「崇禎十五年,隆安妖賊馬日僊,挾邪術鼓眾作亂,犯思恩府。本府知府朱國杞調土兵大破之,日僊就擒。」

皇清順治十七年,思恩府知府高向極等討土目張

常誅之

按《思恩府志》:「崇禎十八年,歸朝土州叛目張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