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卷目錄

 廣西總部彙考

  廣西建置沿革考

  廣西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廣西星野考

  廣西戶口考

  廣西田賦考

  廣西風俗考

  廣西兵制考

 廣西總部總論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九十五卷

廣西總部彙考

廣西建置沿革考       通志

春秋時,越伐吳,并有其地。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自荊以南,皆屬於越。周顯王時,楚滅越,吳起相楚,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是時越諸邊疆皆屬於楚。其後越人散處江南海上,各為君長。有甌越、駱越之屬,甚蕃,故曰「百粵」 ;以揚州南境,故曰揚越。秦始皇利粵之犀象珠璣,乃使尉屠雎統五軍,監史祿鑿渠以通糧道,殺西甌君譯吁。宋、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者。陰置桀駿以為將,夜攻秦人,殺尉屠雎,秦乃發適戍備之。後王翦滅楚,乘勝略定揚、越,為南海、桂林、象郡。粵以東屬南海郡,粵以西屬桂林郡,而慶遠、思恩、太平以達交州,俱屬象郡焉。漢武平南越,趙佗、孫光降,以其地為蒼梧、鬱林、合浦諸郡,屬交趾部。三國吳析合浦以北蒼梧、鬱休郡屬廣州。晉以始安、臨賀屬湘州。梁分湘、廣之交屬桂州。唐以其地隸嶺南道。後開拓諸蠻峒落,置羈縻州郡數十。五代時,入南漢。宋平南漢,以屬廣南西路。元改為廣西道。明改為廣西省。

皇清因之。

按:《明一統志》:「廣西,古百粵地,漢領於荊交二州刺史。唐以其地隸嶺南道,後分為嶺南西道。廣德初,置桂管都防禦觀察等使。宋屬廣南西路,置經略安撫司,以靜江守臣兼領,又置提點刑獄司,治象州。元置廣西兩江道宣慰司及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於靜江,俱隸湖廣行省。至正末,始於靜江置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明置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領桂林、柳州、慶遠、平樂、梧州、潯州、南寧、太平、思恩、田州、思明、鎮安十二府,江州、泗城、奉議、思陵、利州、龍州、向武、都康八州。置廣西都指揮使司,領桂林、右桂林、中、南寧、柳州、慶遠、潯州、馴象、南丹、奉議九衛,及全州、灌陽、平樂、遷江、富川、梧川、容縣、懷集、賀縣、鬱林十」 守禦千戶所,置「廣西等處提刑按察司,分桂林、蒼梧、左江、右江四道,兼察諸府州衛所。三司並治於桂林」 云。

按《圖書編》:「兩廣,古百粵地。陶唐氏命羲叔宅南交,時已通中國矣。周宣王時,召虎疆理淮濆,遂至南海,其詳不可考矣。周衰,吳、越更大。及楚滅越,其君長散處海上,猶蒙故號以自殊。有甌越、駱越之屬,甚蕃,故曰百粵。秦始皇帝利粵之犀象珠璣,乃使尉屠雎統五軍,監祿鑿渠,以通糧道。」「屠睢」 ,人姓名。《秦制》以御史監郡,故監祿一日「史祿。」 「殺西甌君」,譯《吁宋》。西甌今廣西此君長之名蓋蠻語也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者。陰置桀、駿以為將,夜攻秦人,殺尉屠雎,秦乃發適戍以備之。後王翦滅楚,乘勝略定其地,為南海、桂林、象郡、荔浦以南隸焉。秦亡,趙佗據茲土,稱南越王。漢孝武帝平南粵,佗孫光降,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儋耳、珠崖九郡,置交趾部,刺史領之,治蒼梧。元帝時,罷儋耳、珠崖。歷東漢未,七郡如故。吳仍漢制,分領於荊、交二州。其後析合浦以北,南海、蒼梧、鬱林三郡屬廣州,治番禺;餘屬交州,治龍編。尋又析置桂林。今桂林府《高涼》。今高州《高興》:今化州寧浦。今橫州四郡以附廣州,而交州亦增新昌、武平、九德三郡。晉初,以荊之始興、始安、臨賀來屬,尋復歸之,省高興入高梁,復析置廣之晉興。今南寧府東官:今東莞縣《晉康》。今德慶州新寧。今新興縣永平。今梧州義安。今潮州新會。今縣七郡宋泰始中置越州,與交廣並。三刺史部治合浦。今廉州析置宋壽。今欽州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