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免現年供需灰磚,炤價給錢。夫匠既廩稱事,不費民財,不勞民力,悉皆捐俸補築,由是城賴完固。康熙五年,奉文修葺,署州官管聲駿、州同張文彥督理鳩工,樓角城垣,整飭更新,守禦攸賴。屬縣

東安縣城池 ,自羅旁平,建城為邑。知縣蕭元岡相地闢基,召匠董役,經始於萬曆五年閏八月,至次年二月竣工。城垣周圍三百八十四丈,高連雉堞二丈,厚一丈四尺。崇禎十三年,知縣李和鼎增建南門、小南門、西門各甕城,并增高周城一尺。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縣呂鼒捐俸重修城垣及周城。

樓鋪。南城樓在縣門左偏。以中向朝山稍峙,故剷一小山,闢門於此,扁曰「瞻明」 ,庶幾風氣攸聚云。康熙元年八月,甕城傾圯,知縣呂鼒捐俸重建。小南門城樓在學宮前左偏。以東向山勢巉巖,開門不利,故闢置於此,以代東門。扁曰「洪文」 云。西城樓在縣治西南隅。以西山崇聳,故闢門於此。扁曰「永祿」 「富祿。」 山川一望,廓然,稱大觀焉。北城以天柱為後鎮,堪輿家謂旁城借主者,取權於生氣,是也。但艮風宜避,未便開門,故止建一樓,扁曰「鎮遠。」 城四隅,拐角樓四座。康熙十一年知縣張其善重修。守望鋪二十四間及三城門,兵馬司六間。其北城壕,順治十八年知縣呂鼒開鑿,闊一丈三尺,自東至西,長竟北城。西寧「縣城池 ,明萬曆五年,知縣朱寬築,高連雉堞一丈九尺,厚一丈,周三百八十三丈,東南環以壕塘。城門三:東曰東門,南曰南門,西曰西門,北近山堙焉。各建樓。東月城一座,周五丈五尺,窩鋪二十二間,雉堞八百四十七。兵馬司六,拐角樓三,北譙樓一。」 迨十一年崩圯,知縣吳道遠修復。萬曆十四年潦浸傾頹一百九十三丈三尺,知縣林致禮、州判李學詩修葺。崇禎十一年,知縣朱謀堡增作《三門甕城》。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趙震陽同城守繳應善捐貲修。

復東西二門城樓,周城樓鋪,比前增飭。康熙九年,東城樓燬於火,知縣王鉞修復,并西門樓、南門樓重加補葺,頓復舊觀。

羅定州關梁考     州縣志合載

本州

德政橋 在州南

大岡橋 在州西二里

四鳳橋 在四都,距州十里。

黃岡鋪橋 在州東五里。

素龍橋 在州南十二里。

古模橋 在州南二十里。

太平橋 在二都

青雲橋 舊在標營前。明天啟四年,兵備道蔡善繼建,以翼學宮。

東橫水 在州東門

西橫水 在州西門

北橫水 在州西門

思濂渡 在州東十里,通東安。

安樂渡 在庵羅

梁村渡 在二都

水力渡 在州東三十里。

樹濮渡 在州西七里。以上俱橫水渡。

肇慶渡 原設

連灘渡 近設

佛山渡 近設

九江渡 近設

山根渡 近設。已上《長行》。

東安縣

南山河橋 :距縣南一里許。

九龍橋 :距縣西南五里。康熙七年,知縣韓允嘉倡修。生員蕭治邦等董其事。

夾河橋 距縣東十里許。明萬曆十二年,知縣陳公大建。

富霖橋 :距縣南六十里。

新茅坡橋 距縣西南七十里。

南鄉大通橋 距縣三十里。橋久傾圮,民苦病涉。康熙九年重修。董事生員陳應熊、勷事生員郭衛都、陳俊謨。

西南渡 距縣三百二十里。